奇妙的巧趣联(文末配图对联引自简友郑辉贤画家《古人这两幅对联,写尽人生智慧》一文)谨致谢忱,如系侵权,留言立删!
对联漫谈(十四) 对联漫谈(十四) 对联漫谈(十四) 对联漫谈(十四) 对联漫谈(十四)在对联的花园里,有一类花儿以奇巧取胜。妙趣横生,逗人喜爱,我们叫它巧趣联。这类联语,是运用种种特殊手法写成的,这里略谈一二。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此联是杭州九溪十八涧风景的特色,文字通俗而奇妙,运用八组叠词写出。描绘贴切,你若身临其境,定会叹服它的准确。叠词法是构成巧趣联的常用手法。
从前有人给卖豆芽的,写了一副门联,上联是七个“长”字,下联还是七个“长”字。大家被弄得莫名其妙,后来作者当众读了一遍:
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
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
才恍然大悟,拍手叫好。原来“长”字可以两读,这样一来,对联成了贺词,祝小贩的豆芽生长迅速,生意兴隆。
在文字排列上下功夫,也能产生巧趣,例如倒顺法,一种是局部倒顺,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煽动风生。
还有一种是全句倒转来读,仍旧完全一样。如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又如:
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比这更妙的是回文法,一联中下一分句正是上一分句的颠倒,例如: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在文字结构上动脑筋的,奥妙也不少,如:
蚕是天下虫,
鸿为江边鸟。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联内的“蚕”“鸿”被拆开,说成“天下虫”“江边鸟”;“冻”“洒”“分”“切”都被拆开,说成“东二点”“西三点”“竖八刀”“横七刀”,巧妙地构成联语,叫做拆字法。
汉字中,音同字不同的很多,人们利用这一特点,写出许多妙联,这叫谐音法。如:
二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双音齐奏,笛清能与箫和。
这是文武两个官员的嬉戏之作,表面看来,讲的只是行船和奏乐,但是作者还有另外的意思,一个认为文官鲁肃,比不上武将樊哙,一个却说武将狄青,能和名相萧何相当。
在读音上打主意的,还有同韵法,又叫拗口令法。如: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暑鼠凉梁笔壁描猫惊暑鼠,
飢鸡拾食童捅翻饭喜飢鸡。
虽然拗口,读起来也颇有意思,上下联相对,也不太容易。
巧妙的运用数字,也能构成有趣的联语。如:
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十佛寺,
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巧趣联中用的最多的是巧意法,他依靠巧妙的构思取胜。这类联语,还各有特色,举例如下: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比喻生动,对仗工稳。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想的奇妙,对的有趣儿。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无锡有个锡山,其实那里并没有锡,无锡锡山山无锡,说的是事实,但文字结构有点奇;要说出对句,必须既是事实,结构也要同样奇巧,这就很难了。下一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此外,还有节气对,如: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这里所用节气,原来是名词,现在有的词性变了。
还有谜语对,例如:
白蟒过江,头顶一轮明月;
乌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是旧时候用的油灯,下联是杆称。
巧趣联的类型,当然远不止上述这些,这里只是简单的说了一点,巧趣联儿逗人喜爱,却不容易做,想个上联不容易,回答下联更困难。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试智、斗智、娱乐,许多流传的巧趣联都是在这类活动中产生的。现在,征答巧趣联,已成为许多报刊经常举办的项目,很受读者欢迎。
如中国青年报星期刊俱乐部刊出征答联语: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40天内,就有700余人应征,该刊选载了四联:
丫头啃鸭头,丫头咸,丫头嫌。
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
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
小刘骑小牛,小牛喚,小刘欢。
从上列对句看,第一句尚可,后面的都不及上联自然有趣,可见,此事实在不容易。
相传明朝初年的大学者解缙很会对对子,有一次却被一位老妇人难住了。那天他在途中口渴,向老妇人讨茶。老人说,茶是有的,不过要请你先对个对子。解缙一笑,心想:这还不容易。便答应了。于是老妇人出了上联: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这中间有三个解字,读音和意义各不相同,第一个是解除的解,(读jie第三声)第二个是解晋的姓,(读xie第四声)第三个是解元的解,(读jie第四声)唐代考进士,由各地解送举人到京城应试,后来就把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这是对解缙的尊称。这一出句很难对,因为三个读音不同的解字难对付,同时,那个渴字,古人也说无对。解缙当时没有喝茶便走了,后来也没有人能对出来。
对联漫谈(十四)对联漫谈(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