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图片来自百度百科进度:第271页/共394页,完成69%
这次阅读有感触的部分是关于女同性恋。
一句话点评与摘抄:
1.世界上有很多隐藏的同性恋,不是你身边没有,而是你没有发现。
据金赛调查,终生绝对女同性恋者在女性中占3%;与同性发生过性接触的到45岁时达到20%;因其他女性产生过性唤起的女性到45岁时累计为28%。(金赛,第212页)另外,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女同性恋者和五分之一的男同性恋者是已婚的(与异性结婚)。(哈斯等,第260页)根据金赛调查,有双性恋史的女性占独生女性的17%。对主动的双性恋生活感兴趣的人数固定在人口的5%左右。(拉里亚等,第125页,第138页)。
2.同性恋与异性恋,谁比谁更病态,谁比谁更自然?
对于同性恋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病态;另一种认为它不是病态。前一种观点以戈德·佩尔(Gad Paille)为代表,他指出:“喜欢同性恋显然是正常的性心理发展程序出现紊乱的结果。”后一种观点以马穆(Marmor)为代表,他认为:“同性恋行为和异性恋行为仅仅是人类性行为的区域不同,不能认为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本质上更自然。”
3.所谓同性恋或异性恋,只涉及对象的性别问题,不保证质量……
福柯有一种极为重要的观点,他揭示了古希腊人与现代人一中完全不同的看问题方法,现代人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性倾向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也就是性对象的性别和性活动的性别性质;而古希腊的人看重的是性活动质量的高尚与低下。“他们认为,对值得渴慕的任何事物(不管是少男还是少女)的依恋都出于同一种欲望,只不过较为崇高的欲望倾向于较为美丽、体面的事物。”(福柯,第359页)
4.女权主义与女同性恋者,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有很多人将女权主义与女同性恋联系在一起,可是有的女同性恋者认为她们的文化被女权主义重新解释了。她们认为,“女同性恋是实践而女权主义是理论”的口号不失为一个好的动员令,但它却歪曲了女同性恋的历史。她们批评保守派,认为他们反对和压制了一切有关性、性别、种族和阶段的严肃理论。她们认为,性别主义是一切压迫的根源,而女同性恋女权主义是对男性霸权的威胁,女同性恋者必须组织起自己的运动以反对男性霸权。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猛烈抨击男性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和攻击性性行为。她们还认为,母性是女性的有点,而不是女性的弱点。她们反对异性恋霸权,即那种以为只有异性恋才属于正常范畴的偏见。
5.文化女权主义者,分离主义女权主义……
文化女权主义也可以被视作一种分离主义的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女性的特质是人类行为的最佳价值和正面价值;它强调有独立存在的女性文化,它是建立在女性特征的基础之上的。文化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庞克斯特(Christabel Pankhurst)有一个简单明了但相当激烈的观点:“女人的利益在于反对异性恋”。文化女权主义所主张的解放妇女的战略包括建立妇女文化,从而使男女两性隔离。分离主义女权主义招致不少批评,它被批评为仇男倾向和翻转过来的性别歧视。由于分离主义主张男性定义的体质。关系和角色活动中完全分离出来,还被批评为带有很中的乌托邦色彩。
总评:
所谓同性恋和异性恋,只是恋爱对象的性别问题。而恋爱,只是某种感情的投射,与恋爱对象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别说,对象的性别了……很多时候,都是迫于社会的压力,才对自己的恋爱对象加入了某些限制条件,对方是越来越具象了,可是“爱”却“抽象”了……
对于同性恋,不支持,不反对,不漠视……我将他们视为一种自然,就像有人喜欢萝卜,我喜欢青菜……我并不会因此而排斥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