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护肤 美妆 美容 养生 化妆健康养生专题中医健康
今日入伏,“冬病夏治”最佳时间来到,这一招对付冬病最有效!

今日入伏,“冬病夏治”最佳时间来到,这一招对付冬病最有效!

作者: 学习资源共享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17:37 被阅读1次

    7月17日起,正式进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几天已经隆重登场,是不是大早上走在街上就已经有种蒸桑拿的感觉了?

    2018年三伏天时间送给你

    初伏时间: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时间: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时间: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中医“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不仅是一个养生的好时节,也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滋阴”的说法,伏天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顺应天时,进行排寒排湿,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其核心目的是解决阳气不足、阳气被劫、阳气被伤等问题,借三伏天温、通、向上生发的作用,对人体进行调理,使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那么“冬病”是指什么?“夏治”怎么治呢?

    “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者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冬季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驱邪于外,阴寒之邪入体,会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与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通过排寒排湿达到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的效果,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愈或预防一些疾病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目的。

    “伏”者,潜伏、隐藏也,三伏天排“三伏”你知道哪“三伏吗?

    一伏:是潜伏在肌表的寒湿被排除的最佳时间;

    二伏:是潜伏在肌脉的寒湿被排除的最佳时间;

    三伏:是潜伏在内脏的寒湿被排除的最佳时间。

    特别注意:

    今年的三伏天,不吃药不扎针,不贴膏药不做艾灸,最健康、时尚、天然的纯手法保健疗法就在【孵德健康调理中心】。店里特色技术《寒湿瘀排解》运用松脊通脉法,把频率学、运动力学、细胞学与道家心法合二为一,以脊柱、督脉为总纲,合理地把经络和气血相结合,快速打通人体经脉,提升人体阳气,更新人体脊椎神经,解决体内寒湿瘀堵,达到固本培元、强身健体的功效,恢复人体健康体态!

    除了提升阳气、打通经脉,寒湿瘀排解还有以下神奇功效值得关注!!!

    寒湿瘀排解调理范围

    浑身酸痛,四肢麻木,阳气不振,手脚冰凉,气虚无力,

    五心烦热,身疲乏重,体胖懒行,头晕脑胀,头沉无神,

    乏力懒言,情感抑郁,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视物模糊,

    烦躁易怒,焦虑心惊,心慌气短,宫冷宫寒,月经不调,

    夜尿频多,阴囊潮湿,性欲减退,滑精早泄。

    您或者身边的朋友是否正被以上症状困扰着,抓住时机来做次寒湿瘀排解吧,让您在享受舒服的同时排出体内寒湿瘀堵,瞬间变得身心轻松,容光焕发!!!

    铜山店地址:铜山新区上海路32号(铜山邮电局东30米)。

    预约电话:0516-83918387

    和信店地址:徐州市鼓楼区和信广场A座11 楼1129室。

    预约电话 :0516-83707705

    特别提醒:三伏天少做这3件事,伤遍心肺脾胃和头颈肩腰,对身体没好处!

    1、少喝冷饮吃雪糕

    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喝冷饮吃雪糕等生冷食物,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入夏拒绝寒凉之物是对自己最大的爱!

    2、吹干头发再睡觉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用吹干头发、擦个半干就可以睡觉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湿着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导致身体湿气更重。

    3、颈椎腰身不要直对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现在夏天感冒的人很多,就是因为吹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导致的。

    提醒大家在空调房里要注意保护自己,穿衣服要过肘过肩,不要露腰、露颈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入伏,“冬病夏治”最佳时间来到,这一招对付冬病最有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yg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