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时破亿、25小时破3亿、83小时破10亿……《战狼2》自上映以来,一路势如破竹,不断创造票房纪录,如此速度连美工都喊着来不及更换海报啦。
截止8月7日21点48分,《战狼2》总票房超过33.92亿,一举超越《美人鱼》,8月11日凌晨00:15点斩获40亿,创造了华语电影票房奇迹!
为什么票房会如此之高呢?尤其同期还有流量小生汇聚的大制作《建军大业》?我也非常好奇。笔者综合了各种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
有人说这是中国电影的诚意之作,8个月的制作周期,深入南非贫民窟,连续26次跳水,高质量的爆炸镜头,拳拳到肉的打斗场面,才造就了《战狼2》的票房奇迹。
也有人说这是中国式好莱坞故事的模板。
主角光环、开挂无敌,每次都能绝境逢生,能看到《美国队长》、《第一滴血》的影子。
还有人从《战狼2》看到了主旋律电影成功的可能性。拉曼拉病毒、撤侨、维和部队,这些电影情节都能够找到真实的故事,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担当,甚至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自信和大国实力的讨论。
这些答案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感觉都没到点子上。为何是这个时间,恰恰是战狼2唤起了中国观众的热情?笔者在观察者网上发现一个答案,深得我心,特与各位分享:
战狼2代表着国内普通老百姓,对“知识阶层“的一种回应。近年来,以知识分子为首的文人,发动了一场逆向种族主义运动,他们习惯了自悲,自贱,已西方为马首是瞻。很多的老百姓发不出声音,也懒得和这些人辩论,于是就对这些人的作品,做了最直观的回应,不看。
在这里面,有西方特意引导,和我们自己文人轻贱的因素。
文人口中的精品,无一不是丑化中华民族的。
在西方获奖的中国电影,大体上都是,中国是落后的,都是农村的那种,中国人都是卑贱的。这里面有严重的意识形态倾向,想通过文艺作品给老百姓洗脑。
列举一下获奖的作品,就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不爱看了。
《天注定》?完全是反体制,反党的作品。
《归来》?丑化前三十年。
《三体》如果没有描写文革,也不会获奖。
还有什么《霸王别姬》,很多媒体故意宣传他们,都是有目的的。
老百姓不懂里面的东西,但本能的感觉,这些东西很臭,就不接触他们。
于是,我们看见了这些年神奇的一幕,一个个“精英”冲进电影市场,却一次次失败。很多作品在文人圈子里面传来传去,相互捧的老高,老百姓却从来不掏钱为他们买票。
媒体,报纸对这些作品铺天盖地的宣传,老百姓也反应平淡。
而战狼2,则是这股浪潮里面的逆流。
以爱国为核心,以中华民族自强自信为表现的作品,一下点燃了老百姓多年心里被压抑的感情。(ID:无心)
另一位网友总结也很到位:
《战狼2》大热原因很多:
(1)影片自身质量过硬——剧本除外;
(2)上映时正好赶上建军90周年,正逢其时;
(3)同时期缺少同类型的商业片,《建军大业》勉强算沾边,但口碑不佳;
(4)中国电影市场长期缺乏正面表现中国国家、中国军队、中国人民阳刚一面的优质电影,长期积压的观影潜力终于得到释放;
(5)部分被烂片荼毒的观众报复性观影,一刷再刷;
(6)口碑发酵,舆论烘托;
(7)2016年到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缺少爆款国产电影,观众有钱花不出去(某种程度上《激素8》也是受益者);
(8)形成社会现象后,一些团体、企业、单位有组织的观影;
(9)《战狼2》被某些势力无脑黑后,一些观众再次观影作为报复;
(10)阿三的助攻
……
笔者深有同感,喜欢看国产电影,但确实精品太少,口袋有钱都TM花不出去!西方的随意一部只靠特效、科幻支撑的烂片,都能刷出高票房??
被资本控制的舆论真以为老百姓对烂片一直买账?大家忍够了!!
中国电影需要精品,中国观众需要热血,自信大国崛起的路上,文化的卑微让人窒息。
170多年了,从鸦片战争到现在,压抑太久了,中华民族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衷心期待更多振奋国人、砥砺士气的作品涌现!
有的人,跪下去太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