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说自媒体说历史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两宋风云那些事儿(三)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两宋风云那些事儿(三)

作者: 飞天无限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14:48 被阅读31次

显赫全球的大唐慢慢远去,古老的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混战。

正是: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短短五十余载,华夏天空政权朝立夕倒、更迭频繁,北方皇座五度易手,南方更是十国林立,干戈不已。生民渴望英雄的降生,时代吹响统一的号角。

五代十国

“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抚有大宝,当是之时,战士不过数万,北御契丹,西捍河东;以其馀威,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司马光)

宋太祖兄弟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华夏大地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统一。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与辽作战互有胜负。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在位时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崇宁三年(1104年)收复失地,置陇右都护府。1126年,从金国手中赎回燕云十六州,宋朝版图达到最大。

大宋江山

不要被历史书误导了,宋朝是相对不如汉唐强盛,但也那么文弱。想想金庸先生最热血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其中的郭靖、杨过、萧峰,莫不是两宋之交的大好男儿!真实历史中的天波府杨家将、岳家军更是气壮山河,代代流传!

为何如此呢?

外患不断,国仇纷纷,边塞文学发展至宋代,随着新文体——词的兴盛,边塞主题渗透到诗词两种文体中,展现出承袭于前代而又不同于前代的独特文学风貌。

“靖康之变”打破了统治者“且把杭州作卞州”的美梦,大批有志之士在发出收复山河的悲壮之音,但是统治政策的退让与军事力量的薄弱始终影响着文人的创作心理。就宋代边塞诗词而言,盛唐边塞诗之昂扬壮阔确已成为绝响,但中晚唐边塞诗之忧患焦虑、悲愤沉痛,却有传承,并展现出有别于唐代的独特主题风貌。

首先,思乡之悲怨在宋代边塞诗词中时有体现,往往于边地苦寒环境描述中,寄托戍边之苦,思乡之怨。此类首推范仲淹名作,被誉为“穷塞主之词”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人以镇守延州的亲身体验,形象生动地描画了西北边塞荒凉苦寒的景象,充分反映出戍边生活的艰辛劳苦。“浊酒一杯家万里”道出对家乡的思恋,然而“燕然未勒”而不得归家,“将军白发征夫泪”正是这种复杂悲怨心理的真实写照。

范仲淹

其次,一大批爱国文人在靖康之变后,关注边塞,抒发神州陆沉之痛,渴望恢复之叹。这里面必须提到一个人,梁启超感慨曾道: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惜这个王师从不曾来到。为什么呢?原因在下面这首《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

第三,江河日下步步衰亡,爱国志士痛心忧虑、壮志难酬。“空”、“泪”、“愁”等字眼处处可见,诗词中交织着的冲突是心灵与政治无以对话的痛苦,是个体与时代无可调和的矛盾,愤中含悲,高而不亢。看下面这首稼轩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词抒发对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隐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全词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诗人的热血、将士的奋战,终究不敌天下大势,崛起于蒙古高原的雄师扫荡亚洲大陆,所过之处,无可幸免。独立抗元五十年,尽力了。

这个朝代,很值得国人骄傲。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诗集》

高考加油

相关文章

  •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两宋风云那些事儿(三)

    显赫全球的大唐慢慢远去,古老的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混战。 正是: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

  • 【古诗10/10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冷透的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一组爱国诗篇,...

  • 《百词令•缘》

    缘 尽断 扶舟叹 荷枯灼莲 谁怜红颜面 谁痴泪湿青衫 三生眷恋隐天山 三丈怨意舔痛心间 忆旧岁君媚浅笑醉甜 吾却意...

  • 撒癔症

    席间一碗酒, 心底两行泪。 宋家三姐妹, 零落四方尘。

  • 投资路上的菜鸟笔记系列,资金

    投资路上的菜鸟笔记系列,资金 读陆放翁集 作者:梁启超(清)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

  • 七古.浮萍吟

    临世孑然何为根 恰似渺小一粒尘 生息与否谁怜见 苦海无涯化泪奔

  • 「第一章 满族人的故事」8、惨烈灭国

    一提起金朝,很多人就会想到南宋爱国诗人们的诗句,什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什么“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

  • 怜叶

    秋风起,树叶黄 谁怜落叶满地霜 我悲秋叶无人怜 秋风笑我泪两行

  • 两宋风云

    第二部 第二节 颠沛流离的宫廷生活 赵伯琮被高宗皇帝看中,排了家谱养在宫中。可是,眼下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皇宫”啊...

  • 两宋风云

    第二部 第四节 成为皇帝的最后一步——东宫太子 建王赵玮劳军两月,终于回京。此次出来,八万仪銮卫就剩下了两万多人...

网友评论

  • 唐明清:诗人创作的诗词和环境有关系,和自身遭遇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天下大势!君不见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横骨断今!
    飞天无限:确实如此,家国环境影响至深
  • 飞天无限:诗人的热血、将士的奋战,终究不敌天下大势,崛起于蒙古高原的雄师扫荡亚洲大陆,所过之处,无可幸免。

本文标题: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两宋风云那些事儿(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gg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