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1599字,建议阅读时长8分钟
《怪诞行为学》比较的缘故
工作缘故,有段时间负责过电商产品的产品设计。通常在电商产品中,会有一个“标签库”,顾名思义,就是给商城里面的商品“打便签”,除了商品类目分类外,另外一种途径来将商品进行分类。那么,用户APP购买商品的时候,会根据浏览的商品标签,给她推荐同标签下的相似商品,供其比较选择。通过产品数据漏斗模型,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通过“同便签”方式推荐的商品,往往其转化率不会太低。这与线下的“货比三家”,是同一个道理。
不管是购物,还是其他,生活中我们很少做不加比较的选择。一来因为我们内心其实是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没有办法告诉我们说,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正如,你拿起一台手机,根本无法从内心就可获取手机的成本价值。相反,当我们所关注的物品有了与它类似的物品,就能通过对比了解其中的优劣,以此估算其价值。
其次,多数人只有到了具体情境下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些人不知道该如何生活,直到看到亲戚、朋友有一天才让其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过的日子正是憧憬的;有些人想买手机,却不知道买哪一款,直到我们看到偶像在代言某品牌手机时才明确自己所要购买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这就是“相对论”的关键点。正如飞行员在夜间着陆时,需要跑道两旁的指示灯,才能确定飞机滑行线路一样。
记得以前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问道:“我不知道自己喜爱什么,现在毕业了,也不知道要选择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怎么办? ” 那时, 我是这样回答的:“你现在喜欢什么不知道,但不喜欢什么肯定是知道的呀。把不喜欢的写下来,对照着去尝试,去摸索。”
是的,有时,我们也可以借助相对论,正反彼此的关系,来帮助我们反向思考。
“诱饵效应”的魅力
相对论原理,往往会被商家运用到商品的营销方式当中,而且在生活当中,会无意识地被套入。餐厅菜单上的主菜,往往是高价位的,而这种价格的设定往往给餐馆带来很好的盈利,因为尽管顾客不会去点菜单上的标价最贵的菜时,他们也很有可能会点排第二位的。
这就是行为经济学中——“诱饵效应”的魅力所在。
你肯定会发出疑问,到底什么是“诱饵效应”呢?先来看一下以下的图:
很显然,验证了“事事并无完美”这一道理呀,A和B都让人很难做出选择,不容易作出取舍。
那如果加上了这个-A 呢?这一选择明显会比A差,但是又与A很是接近,并不是相差太多,而且对比B,-A感觉起来也还不错。
这个-A呀,其实就是商家抛出的“诱饵”了,构建出了与A的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关系。
而刚刚的这个例子,就是“诱饵效应”很好的一个说明。我们不单单喜欢将事物与事物进行对比,而且还喜欢将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起来比较,而潜意识地排除掉那些不容易进行比较的事物。
买家电也是一样的道理。价格高的往往考虑没必要买太好,而价格低的又担心质量不好。这个时候,商家就会推荐比最高价位下低大概二至三级价位的家电,这时,大部分的顾客都会选择这款家电,因为这样的选择会感觉比最好的差那么一点点,但也不会相差太多。而这个被当成“诱饵”的家电,往往就是商家最想卖出去的那款家电。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有趣的与“相对论”有关的行为与情境。了解并分析其内部的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各种决定。但是,有时候,这些对比,也会使我们痛苦无比。正因为有这些对比,嫉妒和羡慕也会油然而生。而我们需要怎么去平衡呢?
下期,我们继续领读《怪诞行为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