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八十岁那年把拆迁的房子分别分给了大伯家、我们家、还有姑姑家,自认为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可是爷爷没有想到的是:子女们拿到房子后一个个躲得远远的,丝毫没有规划他和老伴的养老生活。
思虑再三,爷爷和奶奶商量后,拿出一半的工资请了全职保姆,原打算分给重孙辈的存款也握在自己手上。
大伯彻底傻眼:“明明说好的存款要留给重孙的,怎么说话不算数?”
01
爷爷六十年代转业到新疆兵团工作,随后奶奶带着我大伯也到兵团定居,继而又生下我爸爸和姑姑。
毕竟爷爷资历深又有文化,很快被提拔为中层领导,奶奶一边忙于工作,还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各方面稳定下来后,爷爷又把老家的几个弟弟接到兵团安家落户,并且也把老母亲接到身边养老,独自承担养老的义务。
大伯小时候在老家生活跟着奶奶生活,吃了不少苦,又是长子,爷爷自然而然溺爱他许多;而我爸爸出生在新疆条件好了许多,体质也比大伯强壮;姑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唯一的女孩,全家都让着她,妥妥的娇生惯养。
大伯高中毕业外出进修财会专业,毕业后被爷爷安排在团场财务科工作,大妈又是爷爷老战友的女儿,还比较上进,又生了长孙,大伯和大妈深受爷爷奶奶家的重视。
我爸爸相对憨厚也没有大伯的机灵劲,高中毕业选择参军,复员后认识我妈妈,刚开始不被爷爷奶奶接受:“那姑娘没有工作,只是个打工人。”
可是爸爸就认定了妈妈,别别扭扭结婚后还要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自然家务活都是妈妈在干,尤其是逢年过节妈妈要伺候一大家人。一直到我出生后,妈妈的待遇才好一点。
师部搞开发的时候,爸爸和妈妈拿出所有的积蓄,又到娘家借一部分买了一处底商开一家超市。生意慢慢好起来,爸妈的日子总算轻松许多。
02
爸妈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时候,大伯家早就在师部买了房子,周末和小长假偶尔回来住几天。
可是我家的房子刚刚装修好,爷爷奶奶就提出:“我们要和你们一起搬到楼上住,住平房不方便。”
我妈妈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私下和我爸爸讲:“你哥哥家的房子空着他们不住,非要和我们一起挤着住,什么意思?”
“哥哥家不经常回来,嫂子事业心强,在家都不干家务,还指望照顾父母?”我爸爸是个明白人,只能劝我妈妈,“住一起就住一起,你平时都在店里忙,不要管那么多。”
此后几年逢年过节,妈妈都在超市忙乎,爸爸只好亲自下厨,姑姑在矿上,回来的次数有限,我爸爸伺候的不过是大伯一家而已。
我一天天长大,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有很多不方便,爸妈合计着怎么住才方便。此时,爷爷奶奶的房子传来拆迁的消息,爸妈心中暗自高兴:“爸妈终于也要有楼房了。”
拆迁置换三套75平米的小两居,当时爸妈以为无论如何爷爷奶奶也会留一套自己住,可是爷爷奶奶的操作颠覆了我爸妈的三观:爷爷决定三个子女每家一套房子,以后的存款也要留给重孙子!
八十岁老人的决定,谁能改变得了?
大伯家把房子留给儿子当婚房,姑姑直接拿成现金,我爸妈带着我搬到爷爷分给我家的小房子。
03
我毕业后考公考到下属团场工作,而大伯和大妈退休后把他们的房子让给亲家住,帮助带他们的孙子方便,他们在城市的另一端重新购买了新房,离爷爷奶奶家10公里远。
姑姑在矿上一个月都看不了爷爷奶奶一次,她早就计划退休后去她女儿那边帮助带孩子,自然爷爷奶奶的养老也不再她的考虑范围。
我妈一天天管理超市,我爸还在工作中,只能周末过去看看爷爷奶奶。
眼看着爷爷奶奶独自生活有点困难,我爸爸和大伯商量:“要不给爸妈请个全职保姆吧!”
“外人照顾老人不放心,要不让叔叔家的儿媳妇来照顾,每月给2000元。”不是外人不放心,大伯舍不得花钱请保姆,毕竟只有他当了爷爷,而且有两个孙子。
2000元谁愿意干?这事不了了之。
此时,爷爷奶奶终于明白了什么:“子女们只想要他们的钱,并不想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于是爷爷和中介联系,请了一个24小时的住家保姆,爷爷的工资支付保姆费,奶奶的工资用于基本生活。
爷爷又在家庭群发消息:“没有重大事情,不要打扰我们的生活。”
爷爷奶奶退休工资合起来1万3千元,7000元雇保姆,6000元支付生活开销,可观的存款就是底气。
这个决定实施开来,大伯大妈坐不住了,可是为时已晚。
爷爷奶奶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的心态:我养你们小,你们肯定会管我们老,拆迁房毫不犹豫地分到每一个子女手里。
然而事实让爷爷奶奶看清了真相:子女们只接受父母的馈赠,好像养老与他们无关。
好在爷爷奶奶清醒得不算晚,工资卡和存款还掌握在自己手里,钱能解决许多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