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课议课《驿路梨花》《唐诗三首》

观课议课《驿路梨花》《唐诗三首》

作者: 一身书生气 | 来源:发表于2023-04-17 20:34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午听了两节示范课,为提升自己观课、议课能力,对这两节课从看教学流程、看学生活动、看存在问题、看自我提升四方面做出评析。(只是为了锤炼自我观课议课能力,训练自己把握教材能力。)

    第一节是《驿路梨花》、第二节是《唐诗三首》群文阅读,这两节课的共性不足在于课堂朗读指导不够,共性优点在于板块思路清晰,教师个人素养都比较好。

      第一节《驿路梨花》这是经典名课,可参考的成熟课例太多。

    一观课堂流程:

    铺垫:作者背景、小说知识、生字、词义。

    三个主要活动:讲故事、品梨花、学写法

    活动一讲故事

    话题:略读课文圈画文中出现的人物。看看他们分别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

    思考:小茅屋的主任是谁?

    活动小结:人物群像

    活动二:品梨花

    画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含义和作用。

    活动三 学写法

    悬念误会 、顺序插叙  正侧面描写、景物开头诗意结尾。

  整体看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完整,但其实.......

    二看学生活动和问题

  第一次活动是默读勾画,讲故事。但是学生的活动仅停留在了找人物,概括事件上。本次活动的名称是讲故事,可是学生并没有进行讲故事的训练。

      这次活动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找人物,概括情节的层面,这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起点。这个活动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感知课文第一人称叙述的妙处,进而引出顺序、插叙。悬念、误会等知识,为后面活动打基础。

  第二次活动学生品梨花,和第一个活动脱节了。这个活动之所以会脱节,就在于第一个活动的落脚点没有设计好。第三个活动学写法,则完全是把各种写法出示了一遍,脱离了文本的具体内容,是老师的讲写法,不是学生的活动,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悬念。

    三看如何细化提升:活动二品梨花和活动三换位。活动一调整为略读课文概述故事,总结变为多角度讲故事,和原文对比,很明显的不同是没有了环境描写,没有了情节波澜。这样自然引出悬念、误会、插叙等语文知识,再回到文中细读找出两处误会、三处悬念、四写梨花。活动二调整为跳读课文感悟写法。活动三调整为细读课文,品味梨花。

    以活动三为例,谈如何细化课堂活动,调整教学节奏。

    A诗意命名迷途遇梨花

    “看,梨花! 欣喜,充满希望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激动、赞叹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轻柔、唯美、浪漫

    活动细化实施:学生画出文中对梨花的详细描写,诗意命名,以读带讲,进行朗读指导,体会情感作用。仿照这个活动步骤,让学生去品十六它处梨花。(如梦中醉梨花,诗中悟梨花.......)小结,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上升到从一篇到一类的高度。

      几个细节思考:1.字词的处理如何做到情景化的运用,而不是机械的识记.2.课前如何快速感知学清,定好教学的起点终点。3.课堂的二次备课如何更高效?4.课堂如何做到学法的细化指导。

    唐诗三首群文阅读

    文以载道,诗歌尽显苍生疾苦

    言为心声,灵魂常怀济世情怀

    一看教学环节

    知识铺垫:1.知人论世,杜甫 白居易

  活动一,精读群诗,寻其苦。

  话题:众生疾苦。

例子:听妇前致词:..........

老妇苦在:老年丧子,失子之苦;兵役之酷......

杜甫之苦:

老翁之苦:

活动小结

    活动二,探究写法,悟其情

  任务单:完成对比表格:写作手法:表达效果:表现情感。

    二看学生活动,活动一读文找苦,精读没有体现出来。活动二析写法品情,写。学生活动较为单一,多数不知如何入手。课堂推进缓慢,原因在于任务单设置上,知识铺垫不到位。

    三看优点和问题:

    优点:有较强的新课标大单元任务群教学意识,课堂的挑战性较大,有跨学科的意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有任务单的设置。

    建议思考:1.学生尽管课前对三首诗有了前置学习,但是整体上没有掌握透,对学情把控不到位,新课标的实践性、情境性没有考虑到位。2.教学内容选择上选杜甫的两首。就可以了,三首太多四十五分无法完成。两个活动稍显单薄,缺少了朗读训练,古诗教学没有了朗读,就没有了灵魂。3.课堂强调的是比同求异。但是由于情景创设不够,没有真正落实异。比如同写苦,《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不同点在哪?都有济世情怀,但是杜甫和白居易又大不相同的地方体现在哪?4.活动调整为朗读,知诗韵(读,训练文体知识)方法比读《春望》、《望岳》;品读知内容(苦),方法抓关键句,赏读悟情感,方法读好情感句,明晰写法。

  活动细化举例:环节一:归纳共同点——诗歌内容(苦)两首诗都是叙事诗,都给人一种“苦”味,请试着分析“苦”在何处。男生品读《石壕吏》之苦,女生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苦。

    环节二:归纳共同点——品诗歌之情(忧)

  1.归纳情感上的共同点:都有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2.研读情感上的不同点:

《石壕吏》中作者通过“客观”地叙述,没有直接的抒情,请从诗中的三个“夜”字分析。

环节三:比异找不同, 赏诗歌之精

1.情景还原法

《石壕吏》:分角色朗读,并用白话还原,从老妇角度(用第一人称)。

2.找不同

(1)故事主人:老妇、作者本人

(2)主题情感:忧国忧民的深刻体现

(3)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石壕吏》以记叙为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叙为主,又兼有议论和抒情。

    总结杜甫诗歌特点

  能够把更深沉的爱投向国家,投向人民的命运,因此,杜甫被称为“诗圣”。内容上,济世情怀;风格上,沉郁顿挫。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杜甫:“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这背后是一种赤子之心,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

相关文章

  •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3-20页感悟1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这本书是由"观课议课的实践与文化"和"课程建设的问题与解答"两部分组成 。 一、观课议课的实...

  • 观课议课1—20页

    第一次听说观课议课是从胡老师那里听说的,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贴近教师课堂,从课堂现象开始! 读了观课议课1—20...

  • 观课议课的人性化

    昨天阅读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的《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前半部分《观课议课的人本目的》,对陈老师的...

  • 阅读收获——观课议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观课议课聚焦研究,议课不要面面俱到,每位专观课教师要选择一到两个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观课议课讨论的问题应该源自...

  • 《驿路梨花》微课设计

    教学目标:细读课文,理解老余在文中的线索和陪衬作用,理解 叙事性文章中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

  • 观课议课

    观课要分任务。位置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观课是评课的前提和保障。记笔记要详细。形式是几点几分师怎么样,生怎么样。把老...

  •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 2019年7月12日,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听了三节课,现在把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不当请海涵。 《平行线...

  • 观课议课

    今天听课继续中,看到一些课堂中的现象,思考一些问题, 1.关于陈述性知识,如何传递给学生(第一次听说陈述性知识应该...

  • 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教研怎样更高效 传统教学研究会存在如下三多三少现象:当哑巴多,发言少;讲优点多,说缺点少;重复别...

  • 观课议课

    1 今天晚上,看直播间的时候,刷到了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讲座,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当陈教授讲到反思的时候说道,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课议课《驿路梨花》《唐诗三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ic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