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琴声》作者:龚炜
原文:秋来病与贫俱,夜坐小斋,郁结不解。忽琴声自内出,不觉跃起。妇能忘境,我乃为境滞耶?因取琵琶酌两三弹,作黄连树下唱酬。其声泠泠,终不能啴以缓,发以散也。
译文:入秋以来,贫病交加,晚上坐在家里,愁肠百结,郁郁寡欢。忽然,从屋里传出琴声,不觉精神一振。这是妻在弹琴。妻尚能暂时跳出困境,弹琴自娱。我要一直被困境所缚吗?于是,拿下琵琶,随手挑拨几声,算是给妻“黄连树下唱”伴奏。琵琶声真是太清苦了,两首没弹完,郁闷心情又回来了。
感
每个人都有可能掉进生活的泥淖不能自拔,有的是大坑,有的是小坑。文中人郁结不得解,听到妻子弹琴声,本能地希望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想让自己跳脱出来,哪怕只是获得短暂的身心自由也是好的。
只是,也许这点亮光太微弱,生活的暗黑太浓郁;也许体内那点“正能量”消散得太快,基因里消极力量太强大。总之,他又一次败下阵来。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旁观者,会是什么态度呢?鼓励他站起来,嫌弃他负能量,或者好好教训他一番,希望他向前看。
思
人生最难摆脱的,也许是自苦。如哈姆雷特一般和自己纠缠到底,不能痛快地做出抉择。记住,是不能,不是不肯。
再郁郁寡欢、愁闷难解、甚至绝望痛苦的人,都试图挣脱出来。希望自己逃出苦海,一跃而至岸边。
只是,他做不到。生活很强大、基因很强大,他无法让自己长出强有力的翅膀,然后振翅高飞。当然,或许有人有。
但,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生命形态,没有任何两个人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不要试图去开导别人、教育别人,或者教训别人。谁都没有资格。
行
Y自杀了。因为很小的事情。还好,未遂。
她物质无虞地在家做做家务,带带孩子。每次通话,她总会抱怨,说感觉生活沉闷无趣。而我,总是嘲笑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甚至会有意识地减少和她联系。理直气壮地想:这个开放的社会,想要活得有趣不是很简单吗?不去追求然并卵。
人到底要无情麻木到什么程度,才能无视朋友传递过来绝望的讯息,还心安理得地找安慰自己的借口呢?
我们都不知道,文中妻子的琴声有心还是无意,但,能够在艰难的时候相伴取暖,还能够让自己振奋起来,并尽可能点燃对方,她是真的良人。
人性的闪光点,不过是一缕琴音,一盏烛光,一声劝慰,或者一个拥抱。我们需要相互温暖着走下去。
我的第20张见感思行卡注:古文摘自《千年的简洁古文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