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作者: 冯玙哲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15:03 被阅读68次
    诗人舒婷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龚舒婷。著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与她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舒婷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在她很小的以理性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从“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到“理想使痛苦光辉”,舒婷诗歌再现了整整一代人复杂的心理情绪流程。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苏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舒婷最早发表于《诗刊》1979年4月号的《致橡树》,这首诗歌广泛的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和认同,宣扬了一种理性的爱情婚姻观念,在现实的社会世界里,具有了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致橡树》这首诗歌的意义不再与它所传达出的诗歌内在含义以及那些自由理性的爱情生活观,而在于诗歌的那种自由伸展度。致橡树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在橡树的歌颂中,就是诗人对现实的爱情以及婚姻观念里的人们自由平等的赞歌。这首诗歌里没有女性主义的偏激,有的只是那种中庸下自由平等爱情婚姻观的一种理性思考。诗人还在诗歌里诗歌里表现出了一个作家的人文关怀精神。诗人在诗歌里不仅仅诠释了这一种对于爱情自由婚恋观的赞颂,更在深刻的诗歌主题后面彰显出诗人对于人的关怀,迫切的希望在人与人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人际网。呼吁人们懂得尊重,懂得理解,懂得包容,懂得彼此信任。不仅仅在爱人之间,而是普及到人与人之间。

    一、  中途的女性主义

    中途的女性主义,在诗歌里,女诗人没有全盘的吸收女性主义的,而是在自由理性的思考。诗人站在客观或者是更为理性的角度,来观视现实生活中的那种女性生活状态,来揭示女性所要的那种合理愿望。而不是站在女性主义的那种复杂状态里来反思整个女性的生存。诗人不是女性主义者,但是诗人有其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这体现了诗人在现实的社会里,发现了女性,也透过女性,发现了女性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中途的女性主义是说诗人没有走向女性主义的极端,而是在自由的空间度里找到了一种合理的女性平衡视点。诗歌里的“我们互相致意”、“我们分担”、“我们共享”、“却又终身相依”等诗歌句子里,我们读懂了一个女诗人的女性意识形态。它不是那种偏激的女性主义思想观念,而是很冷静的去观望女性,在女性的心理构建一种合理的思维体系,来对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不再是分离的动物,而是紧紧相依的人类。我们拥有爱情,拥有幸福,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的相依相靠上的。我们不是单纯的一种结合,而是一种自由的相依相随。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女性主义的赞歌不是那种神秘的恋爱式方式,而是一种极端的女性主体的再现。它所宣扬的是女性的真正的暴力式的复归,是女性意识的高度再现,是一种更深远的母系氏族的一种还原。在男性的对里面存在的一种女性方式。虽然在女性意识的复苏以及女性意识的成熟中,女性主义是一种正确的男女意识平等的再现,但是女性主义的弊端是不可忽视的。女性意识的呈现必须要以男性权利意志的丧失为其代价,在平等的背景下,女性主义者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自由,而是在生活以及权利地位方面所追求的全部。在各种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权利。但是就在于女性主义者的过度宣扬女性主义,导致女性主义的暴力化以及极端性。使女性主义走向了一种生存的极端,而呈现出最为不合理的因素。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女性主义在舒婷这里,却被大大的缩减,在诗歌里,诗人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生存细节以及生活方式,在自由的构建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考理性方式。舒婷理性的视角看见的女性是自由的,最本真的。她站在女性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站在东方女性的心理状态,构建了一种平和的女性意识形态,在女性的空间了找到了一个极为幸福的归属。

    诗歌里女性不是那种偏激的女性,而是理性的女性。她的理解与意识呈现的不是可怕的女性主义极端意识,而是很符合女性心理特征的思想意识。在这种张力的背后,或许我们所窥见的不是一种恐慌,而是一种平和的心理状态因子。所看见的也是一个女性所要站立的高度。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二、  男女婚恋的自由意识

    《致橡树》纯白的思想理念就在于它所诠释的那种男女婚恋的自由意识。《致橡树》在那个时代所引起的共鸣就在于它表达出了那个时期人们的一种渴求,对于爱情的真正渴求。不是在恐惧或者附庸下存在的爱情的一种妥协,而是对自由恋爱的一种深刻理解与反思。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这些诗句是诗人的独白,同时也是充满女性意识的独白。而且在这些诗歌里,我们看见的不是那种极端女性意识的张扬,而是一种自由女性的理性张扬。真爱不是在于你所拥有的地位以及权利,而是在我内心里真正的爱意。我不会学凌霄花去攀援你,去炫耀自己的高贵;也不会学那痴情的鸟儿重复不想去唱的单调的歌曲。诗人在独白的意识形态里,对恋爱有一种女性心理特征的独特感受,在诗歌的世界里,诗人就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在自由的天空里旋舞歌唱。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男女的婚恋意识里,诗人是用对等的眼光来平视的。她没有带着极端的或者更为恐怖的思维方式去诠释那种不实际的婚恋观。诗人的意识是相对自由的,诗人的内心也是相对自由的。女性意识的强度就在于诗人理性的思考自我的婚恋。在自我的心理状态下审视大多数女性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更为普遍的心理事态下,来抒发出时代女性的内在心理呼声。诗人明锐的扑捉到了这一心理态势,从而构建了一种自由男女的婚恋意识框架。

    舒婷是一个女性意识很浓的作家,在她的诗歌里,她很关心女性的生活状态,而且还在意女性意识的复苏,还关心大多数女性的生活。她在女性意识里为女性寻找一条出路,为女性的自由找到一条理性的出路,而不是单一的出路。诗人在婚恋观里,倡导一种彼此相对独立的婚恋观。在自由文明的时代里,没有任何一方是彼此的附庸与约束,彼此是相互协助的一个共同体。诗人理性的分析了那一代女性的思想困境,他们在时代的变迁中找不到归属,他们只能在相对潮流的时代里随波逐流,她们早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探视存在的女性思想。只能在贫瘠的意识里依附于男性。因为男性在各方面都具有发言权。女性的意识角度里,还是那种社会的压力所掌控的思维。她们想那样去做,却感到极端的无力。她们在时代的波涛中,只能在男性的漩涡环境里寻找一种自我安身的规则。但是她们的内心里,是既不愿意依附于男性的,但是时代的压力所迫,她们在外在上虽然被给予了自由,但是在她们的内在心里,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与自由,她们的心里延续的是一种对失去依附的恐慌,是社会压力的一种折磨。没有了对方,她们将像一只失去线的风筝,找不到了方向。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诗人正是意识到了这点,才在诗歌里这样的宣白。诗人给那些心里这样想的女性一个自由宣示的机会,诗人只是用她最想表达的思想把这一观点诠释或者是释放出来,引起女性的关注,引起女性的自觉。男女婚恋的自由意识,正是诗人的自由表达。也是诗人给予女性的一种自觉回报。诗人是女性,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不仅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更多的女性一种强烈的意识,给予她们真正的自由的复苏。

    三、  平衡的女性意识的显现

    平衡的女性意识的显现,舒婷在自由的思想意识引导下,得到了一种自由的理性张扬态势。诗人敏锐的感知到了一中女性的态度,以及女性的生存状态。她没有挑起极端的女性主义,就在于诗人的中庸处事原理。

    诗人不会单纯的追求一种女性的自由,而是追求女性在意识形态以及精神世界的自由。她关注女性在婚姻以及爱情的时候,所得到的精神上的真正自由。不是依附,不是那种奉承的,以及不自由的婚恋。诗人反对女性在爱情以及婚姻中依附心理。极度的反对女性在对待婚恋时候时的那种感觉,还有那种卑微的思想意识,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予男性,把男性当着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为了男性,女性会失去很多,而且女性在依附于一个男性的时候,她会舍弃全部的自由去奉承一个男性。女性会丧失掉全部,抛弃自己的理想,抛弃自我的意识,抛弃一个女性最该有的思想与权力的自由。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与你站在一起/”,在这里,诗人不是要女性以女奴的身份去奉承男性,而是要以和男性一样的形象站在一起,相互依靠,相互成长。男性主义没有,女性主义也没有,而是相对的自由的爱恋。女性的主体地位和男性的主体地位是相互的。男性的形象与女性的形象是这一种整体的存在状态。没有相互间的分离,或者相互见的隔离。男性是橡树,女性也是一株在他近旁的橡树,两者相互间相互依存,相互的存在。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雷霆,/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最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躯体,/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我们是一个共同体,不会相互分离。是存在的彼此的依靠,是在一条绳索上的共同体。我们一起经历风风雨雨,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相互在生命的旅程中前行。我们是自由的,却是相互互为存在的。我的爱,是生命与灵魂的恋爱,不是单纯的肉体的恋爱。诗人是东方女性,她的内在细腻心理决定了东方女性的心理特征。她熟悉中国的古典文化,熟悉诗歌,熟悉中国的心理特征。中庸的文化素质在于我们的那种心理平衡态势,在中庸的诠释里,平衡的原则就是在于我们彼此的拥有。平衡的女性意识就在于爱恋观念里的相拥,相互的平等。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诗人在内心世界里构架了一种平衡的心理态势,在自由的心理下,诗人保持了一种思想意识的平衡的态势。她注重了诗人的心理形式,在是诗人的内在里创建了诗人的道路,在诗人的世界里,没有极端,没有终极。舒婷的诗歌里,彰显出了诗人世界的平衡性。平衡的女性意识在理性的构建下,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张力。不会相对的走向极端,走向一个虚无的世界。

    四、  依靠感的人文关怀

    舒婷的《致橡树》不仅仅在于表现女性的爱情观,而且还在于诗人在诗歌的内在本质所表现的那种对生命个体的关怀和理解。诗人没有单纯的理解爱情观,而是想在爱情的外在去构筑那种真情的包容与理解。现实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淡化,冷漠。在诗人的世界里,我们相互间的隔膜感影响了本质性的分离。我们不能理解那些真情的相拥,得到的悲哀感就在于我们之间的失落感,我们失去了相互间的依靠感。正是在这种依靠感中,我们才获得了相互间的信任。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现实社会就在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太多,我们不再单纯的去对待我们之间的隔膜,而是在彼此间构建了一种难以超越的障碍。我们的依靠感慢慢失去,就在恋人间,也没有了依靠感。依靠感的是我们相依相随的依恋,我们正是因为有了依靠感,我们才获得了真正的幸福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快乐。

    舒婷的《致橡树》,拥有了最广大的意义,就在于她给我们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依靠感,就在于这种依靠感,我们才获得了彼此的和谐感。这种和谐感的拥有,才使我们得到了真正拥有的幸福感。现实社会的存在状态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存在多大的隔膜,我们在世界的磨合里渐渐的隐去了我们的存在的那些幸福定义。在世界的空虚感里,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我们所拥有的相知。《致橡树》的真理在于我们的腰去学会依靠,学会去互相的依靠。不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社会世界里,不要把我们彼此都相互孤立。这种存在的拥有感使我们能得到真正的感动。也因为我们的相互依靠,我们才不陌生,才不冷漠,才不相互隔离。正是这种淡化的拥有里,我们才获得了真正的存在的感觉。我们没有失去彼此,也没有隔离彼此,我们只是在自由的空间巷度里得到了人生的存在意义。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在现实社会的存在中,我们学会在去理解,学会去包容,学会去给予这个世界一种自由度。如果我们真的去这样做了,我们才会发现现实社会的爱与真,才会去发现现实社会的真正的善。诗人给我们的这才是诗歌的内在,是诗歌最为广泛的意义所在。理解,包容,幸福。诗人给予我们这样一个世界,给予我们这样一种理念,才让我们发现,社会中的真与美。给予我们一个女性思维里的那种自由巷度。

    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总之,舒婷的《致橡树》给予了我们这样的一个诗歌世界,她在外在或者是内在的心理模式里给予了我们广阔的思绪徜徉。这首诗歌不但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给在于诗人给予我们建筑了诗人的两性平衡机制。也在无形中引申我们去畅想那更遥远的存在空间。诗人的内在心理是纯美的,是自由而且单纯的,这是这种思维以及心灵,我们才发现现实社会的淡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在诗人的世界里,和谐的人际才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2018.1.13  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舒婷 | 女子所想要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pc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