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②)

《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②)

作者: 九九归一JIU | 来源:发表于2024-03-12 21:40 被阅读0次

    接着上一篇文章说,看主页。

    《道德经》就用六种现象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对立。

    分别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它们都是道的一部分,而不是对立的。

    难和易它们是相比较的,有易才会有难,有难才有易。

    长要靠着短,低要靠着高,我们才能比较出来。

    音声相和,声音是需要相互要调和的。

    前后相随,当你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周围没有一个人,这个时候便没有了前后的概念。它需要前后连续,不能分割时才有了前和后的区分,所以叫前后相随。

    对于这这六种自然的现象,老子归纳出来了两句话,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事,说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在《道德经》5000多字,提到“圣人”这两个字,有二十八次,每隔一两章,就会遇到圣人这个词,可见其重要性。

    一般人听到“圣人”会以为是儒家的典型,就好像德行到了完美的程度就成为“圣人”了,但老子所用的圣人跟德行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跟智慧有关。

    什么是圣人?是掌握天地自然规律的人,是顺应天地自然的人,那如何顺应自然,便是“无为”,处无为之事。

    什么是“无为”?

    很多人从字面理解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去做,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其实不然,如果人什么都不去做,那岂不是如枯木槁灰。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不胡乱的作为,不妄为。这里面的“为”是违反的意思,就是在做事的时候,不违反自然的规律,顺应规律行事。

    接下来:“天地行不言之教”。

    天地虽不言,但却把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呈现给你,所有的规律都呈现在你眼前,需要你用心的去领悟与观察,这也叫做“天垂相”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用语言去教育别人,你会发现讲话根本没有用,很多人是不听你讲话的,很多时候一句话一百遍,别人也不会听,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便会。

    那到底是如何做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呢?

    我们就来看“大道”的运转:“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生长、发展,道从来都不推辞。道生了万物以后,它从来不离开万物,对于万事万物“道”都是一视同仁的,光明正大也。

    道生而不有,永远创生,但是它绝对不占有任何的东西,秉持着无私、无欲。

    圣人教导百姓的时候就像天地面对万物一样的态度。

    正因为“道”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实际上对于得道的圣人来说,本就不在乎功不功的问题。但为什么说,不居功,功就不会离开呢?

    一般讲功的时候,都会说感恩戴德之类的,如果你居功的话,别人就认为你已经自己肯定自己了,占有了那个功劳,那别人何必歌颂你呢?

    还有功劳一凸显出来,你就跟别人不一样,有分别,人和人之间自然出现一种竞争的关系。

    当你不居功的时候,别人就会歌颂不已,代代相传。

    成就的某些事情,不要居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配合起来,才能完成一件事,天下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你一个人关起门来把它做成的。

    在孟子书里面提到一个人身上说有的穿戴的衣服,百工之所为备,就是许许多多的工匠劳动的配合,才能让你过一个舒坦的日子,能成就现在的你。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去就是不朽的意思,代表着永远存在。因为“道”不居功,所以永远有功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rb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