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核心能力 2 - 驾驭好你的生命战车

作者: 袁承兴 | 来源:发表于2017-03-12 10:43 被阅读93次

    前些天有幸听了李笑来老师的分享《执行力:成为百分之一的秘密》,颇受鼓舞。

    过去的三十年里不知听过多少次关于执行力的教导,只消稍微回想下,什么兴趣导向、GTD、番茄钟、清单、羊皮卷一堆相关概念和套路往外冒。可是执行力在我的字典里,早已时灵时不灵,随着年月越发暗淡,濒临清除。若不是李笑来为标题——“成为百分之一”背书,很难会对这个飘着浓郁鸡汤味道的话题抱有期待。

    李笑来的“执行力”版本,基于哲学和脑科学,阐释了执行效率本质性的归因,并归纳了一套可践行的方法论。一时间,“执行力”这个词就像被擦去了厚厚的灰尘,再次进入了我的核心词汇区。顿时觉得自己幸运无比。

    柏拉图的灵魂战车

    灵魂战车

    公元前三百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书《斐德罗》中有一则“战车寓言”,谈论的是人的灵魂其实不只一个,而是有三个:黑马、白马与骑手。他们组成了一辆灵魂战车,其中黑马代表欲望、白马代表意志,而骑手代表理性。

    古代哲学家所谈论的这一主题,在其两千多年后的现代,早已被神经科学所托管。这里面哪有什么灵魂,而完全可以从脑科学的角度将之一一对号入座。

    李笑来适当的延展了脑科学层面的解释,而后又回到了这个经典故事。不过,此时这架战车已然不再是一个引经据典的哲学比喻,而是成了一个认知模型工具,在这个形象的概念上构建方法论,反而比直接在神经科学解释层面上构建方法论要有效的多。

    这就解释了我在上节提到过的,我会经常用学到的脑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但很少会反其道而行之——想办法干预或者彻底驾驭那几个家伙。原来是没有找到好的认知模型工具。

    你的里面有“三个自己”

    如果不加以训练,大多数时候,我都会以为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我自己”的想法。而当我知道了“你的里面有好几个你自己”后,我居然欣然接受,立即觉悟,因为经验告诉我确实如此。

    我特意的留意了自己前不久的一个经历,那是我打算打卡写作的时候。我明明知道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并记录下来会非常有帮助,甚至是非常有必要。但是当周末一早在我去图书馆的路上时,一个一个源源不绝的、颇有道理的声音充满了我的内心。

    “你是没有写好的可能性的,一方面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年龄也不小了”。

    “你就算写上两年,到最后却只能证明自己的平庸,那岂不是特别的凄凉,何不用功在自己的专业上呢?”。

    “你写什么主题呢?别人不早就写过了么?”。

    ……

    差点,自己就被“自己”骗了。这些声音,其实就是被“合理性”包裹着的恐惧情绪,是我自己在做新尝试时的应激反应。如果能正确的识别出是哪个“自己”在发声,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我开始安慰那个“自己”。

    “没关系的,就算写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写的好这个结果不是关键,而是写了必然有收获。”

    “如果真的能坚持写上两年,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也比现在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就算写别人写过的主题,只要不是抄的,而是经过自己再加工后去表达,就已经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了”。

    恐惧情绪居然就这样被安抚了。到目前为止,它不仅不再是阻力,反而变成了助力。当我再次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时,我的心是愉悦的,我的思维是专注的。

    驾驭好你的生命战车

    每个人的战车里有三个“我”,黑马是欲望之我,白马是情绪之我,骑手是理性之我。黑马和白马从来都是刚性且强大的,而骑手一开始则是一个孩子,正试图驾驭战车但未必是真正的主人。

    于是,上一节中的经历,就演变成了这样。

    骑手指着图书馆说,“走,咱们去图书馆”。

    可白马因为从来没走过这条路,胆怯而不肯前行。

    此时骑手如果也跟着害怕从而妥协,肯定到不了目的地。如果和白马死磕,扬鞭策马,即使到了目的地也是自损三千。最后反倒是“连哄带骗”的方法最有效,先安抚白马让它走上那么一次,下次它就不那么害怕了。再等它走熟了这条路,骑手甚至可以闭着眼睛打个盹,目的地就到了。

    黑马和白马绝不是骑手的敌人,而是伙伴。它们可靠且迅猛。骑手成功驾驭两匹战马从而成为了强大的战车这样的例子处处皆是。

    功夫高手与普通人之间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当对手出招时,普通人的眼睛是闭上的,而功夫高手的眼睛是睁着的。

    股神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

    司机经过了数次的驾驶训练,就可以做到边开车边聊天。……

    三步战马驯服术

    步骤一:靠元认知能力分辨自我

    在刚才自己的例子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首先要识别出内心的声音是出于哪个“自己”,是骑手,黑马还是白马。这一步并非容易,反而大多数时候都会不加分辨的以为,所有感受都是来自同一个自己,导致执行力低而不自知。

    这种分辨能力,李笑来早就赋予了名称:元认知能力。他给出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三个训练方法有:

    • 坐享
    • 反思
    • 兴趣

    相关概念这里就不展开了,去看李笑来的专栏吧。

    步骤二:Be Better策略

    Be Better的对立面,就是Be Good。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

    我认为很多时候,Be Good的状态,本身就是恐惧情绪的源头。因为凡事都要求当下就达到最佳状态,除了天资禀赋之人,对于普通人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自我要求。不切实际的直接后果就是:知道自己做不好,还不如不做。

    Be Better则是从长期利益出发的态度。当下做的好不好并不重要,只要目标确定,哪怕日进方寸,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能到达终点。这种信念往往有利于启动一个计划,有利于坚持坚持再坚持。

    从战车模型来解释,Be Better策略其实是骑手“哄骗”战马的好方法。不仅可以安抚情绪激动的白马(比如确定性的乐观可以安抚焦虑情绪),也可以延迟黑马欲望立即兑现(比如循序渐进的减肥、戒烟)。

    步骤三:操练战车

    当前面两个步骤就绪后,就可以让战车尝试驰骋一下了。这就好比终于考取了驾照,一定要上路溜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个体核心能力1-打卡》里提到的打卡策略,先找个小目标,通过打卡的方式,让它成为你能主动去做的、规律性的例行事务。

    当一个例行事务成功植入你的生活后,你对生命战车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就是让一个接一个的例行事务进入你的生活。

    适当的放纵和自我原谅

    即使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希望骑手能尽可能发挥理性的作用,但并不是说,骑手才是“本我”,白马和黑马都是次要的。它们只是不同的“自己”。

    比方说,如果骑手通过“哄骗”,让黑马的正常欲望一再延迟,结果未必真的好。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尊重自己的欲望。那些靠剥夺睡眠时间、不重视规律的饮食、甚至完全不给娱乐规划时间的做法,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不仅合理的欲望应该被满足,我们也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进行适当的自我原谅。某种异常出现,和打卡造成了冲突或者导致打卡失败,也不用自责。因为一个打卡例行活动的果效从来就不是靠单次质量决定的。所以,如果今天感冒了,趁机好好休息,放弃一次运动打卡,没什么不好的。

    取渔不取鱼

    执行力的各种方法(鱼)如果对你不太管用,那可能是因为通用方法无法匹配每个特殊个体。而如果你手里有了“战车模型”(渔),那么你就可以根据自己黑马和白马的脾气,归纳属于自己的执行力方法论。

    最终我们的目的是要让骑手能够做我们生命战车的好主人,白马和黑马可以并驾齐驱,朝着目标直奔。这就是执行力。

    结语

    有些词,比如“执行力”,不是不好用了,而是缺少一个好解释。李笑来帮我补上了这个解释。

    这让我想起了张晓风说过的一句话:

    是的,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义无反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

    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会再次发愿活好自己的人生。

    参考

    上一篇 1 制定和实施全年目标的极简策略
    下一篇 3 重新定义认知标准


    共享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CC BY-NC-ND 3.0 CN)
    转载请注明:作者黑猿大叔(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体核心能力 2 - 驾驭好你的生命战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st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