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硅谷来信个体核心能力时间管理
个体核心能力 1 - 打卡:达成目标的极简策略

个体核心能力 1 - 打卡:达成目标的极简策略

作者: 袁承兴 | 来源:发表于2017-03-04 11:53 被阅读196次

    自己的新年目标每年都早早做好,年底不了了之。如果目标达成,是人品爆棚,如果没达成,是时候未到。总之,定目标成了许心愿,完全不可控。

    可今天看过吴军老师的2016年总结,立即决定重新制定全年目标,即使今年的1/6都已经过去了。

    吴军何许人?当然百度会给你答案。在我看来,一位软件工程师写IT技术/商业史《浪潮之巅》已经不可思议,他还以上帝视角写了人类发展史《文明之光》。可以断定,他早以通过持续的目标达成,无数次的蜕变,建立了通识认知。

    这次重新制定全年目标,不是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是换一种新角度,像他那样获得可控的目标。

    浇灌与等待

    吴军的2016年总结

    吴军老师把2016年达成的目标分成了两类,一类属于职责义务,另一类属于个人发展,这种两分法以及两者的平衡,对于职业规划很有借鉴意义:

    职责义务

    • 作为投资人投资了20家公司(时间占用30%到40%);
    • 在美国和中国共四所顶尖高校授课100学时(相当于一个中国大学教授全年三分之二的教学量);
    • 帮助一些朋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个人发展

    • 完成了两本新书的写作,上半年《智能时代》,下半年《文明之光》第四册;
    • 在“得到”App上开设专栏《硅谷来信》,每天一封不间断;
    • 学习:听了两门Coursera上的公开课,一门是生物学,一门是法律;
    • 学习:读书20本,其中将近一半还为其写了推荐序;
    • 公益:给三所大学和两所中学捐款,为清华附中发起和成立了一个校友基金;

    他的2016年总结里,不仅成果多,而且质量极高。单抽出任何一项,都算的上“成就”:

    • 《文明之光》系列获得了中国出版界国家级大奖;
    • 《智能时代》在市场上大获好评;
    • “得到”专栏达到四万多的付费订阅用户(本篇截稿时);

    好目标的秘密

    当人与人的差距大到没有可比性时,心理上反而不会有急迫感,这就容易忽视掉向榜样学习的机会。仅仅望尘莫及,毫无益处,我们至少要比葫芦画瓢,偷着学点。

    反复看这些回顾的描述方式,几乎无一例外,每条都有数字量化指标:

    • 投资20家公司;
    • 授课100学时
    • 写完两本书
    • 每天一封信
    • 学习两门课程;
    • 读完20本书;
    • 五所学校捐款;
    • 成立一个基金会;

    这就是说的“角度”。目标在制定时,如果基于可量化的角度,一件原本模糊的事情就有了可操作性、可跟踪性,最终导致目标的达成。换句话说,一个目标本身就应该蕴含达成的方法

    目标重构

    从细节入手,看两个我之前目标的问题和重构后的样子。

    第一个例子,“健身目标,体重70公斤。”这个目标几乎出现在我每年的清单上,就像钉子户一样盘踞不走。尽管其中标定了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它本身蕴含着的达成的方法却是“每天去称重”。结果自然就是无法达成,因为你并不能靠每天去称体重(几乎没有任何反馈)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这个制定目标的角度,导致了目标本身并不蕴含如何达成的信息,或者蕴含了错误的如何达成的信息。

    第二个例子,“学习目标,掌握ES6”。这个目标到年底review的时候,我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是否完成了,或者总觉得没有完成。因为这个目标就没有包含任何可量化的成分。而可怕的是,我清单上还存在着大量这样的僵尸目标

    按照一个目标本身就应该蕴含达成的方法的原则,我的目标变成了:

    第一个例子,“健身目标,全年跑步500公里”。乍看上去,和“体重70公斤”区别不大,蕴含的如何达成的信息在哪里呢?这个信息其实包含在500公里的设定过程当中。

    我是这么来计算的,每月按4周,每周跑步4次,每次3公里。那么一个月能跑48公里,一年12个月应该可以达成500公里。截止2月底,我的累积里程数80公里,运转良好。(其实稍有落后,这是由于春节假期因素导致的,而我实际每次跑3.5公里,所以很快就可以追上来。目标中还需要有一定的的宽容度。)

    第二个,“学习目标:全年读18本书,其中读6本技术类书籍,12本非技术类书籍”。这里把原来想掌握一项技能的目标,变成一个具体的可完成的动作“读书”(当然可以有更加适合自己的、不同的角度)。之所以分技术类和非技术类,是因为经验上非技术类的看的快,两周一本,技术类的看的慢,四周一本。

    可复用的目标模板

    在像上面那样重构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自己每年的目标都由几个大类构成,每个类别都有各自的量化方法,于是我那把那几个大类抽出来,做成了一个模板,就可以每年复用了。

    每年年初填好数值就是全年目标,而年末再在其上填好实际数值,全年总结也就产生了。

    我的模板长成下面这个样子。

    工作:

    • 做了哪些项目,在其中担任了什么职能?收获什么心得?
    • 公司内部做了多少次主题分享?

    学习:

    • 读了多少本书,做了多少篇读书笔记?可以推荐的有哪几本?
    • 参加了多少的课程,做了多少课程笔记?

    写作:

    • 写了多少篇文章?其中技术文章、书评、游记各占比多少?
    • 写了多少日记?
    • 发了多少微博/微信(非无聊刷屏那种)?

    健身:

    • 跑步多少公里?

    投资:

    • 跟踪了几只股票?
    • 定投的次数和金额?

    公益:

    • 参加了哪些公益活动?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

    做完这个,我已经开始想象:到了年末也要进行“大丰收”了。

    打卡:达成目标的极简策略

    有了前面的模板,如何在里面填入合适的数值呢?之后又如何实施呢?

    我选择的一个极简的策略就是“打卡”。而且让凡事都可打卡

    打卡,就是按照一定的频率做事情,小步前进,坚持不懈。之所以它是极简的策略,因为它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可以了。第一,就是选择频率和单位时间投入量,第二,坚持。剩下的事情,交给时间就行了。

    只要选择好了频率和每次的时间量,那么目标中的那个数值就是可以推演出来的,这样目标的合理性就有了。

    实施说来更简单,如果你真的按照“打卡列表”坚持了一个月,那么所有事项就会被“习惯”这个家伙所托管,而你的事情是应该想尽办法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心。

    最后说下这个“打卡列表”。单独把打卡列表抽出来,区别于全年目标列表,是因为每天每周每月你只需盯着那个“一小步”就行了,而且务必要盯紧!每天检查三遍打卡列表也不为过。

    进阶:OKR

    前面我们用“以终为始”的方法,从年终总结倒推出了全年目标的制定策略。如果遇到目标特别复杂的情况(比如有很多短期有时限的目标),不妨借鉴下OKR,用“关键结果”做进一步细化,最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实施短期打卡策略。

    OKR(Objectives Key Results)是Google的目标管理方法,不仅定下可量化的“目标”,还要给每个目标定下“关键结果”用于跟踪。

    最后,奉上吴军采用OKR制定的2017年全年目标:

    • 目标1. 完成《数学之美》的英文版和韩文版,《大学之路》第二版
    • 关键结果1.1 找到英文版的出版商
    • 关键结果1.2 寻找合适的、母语是英语的合作者,修改英文版的书稿
    • 关键结果1.3 完成英文版的写作
    • 关键结果1.4 争取年底前出版
    • 关键结果1.5 配合韩文版的出版商,争取年底前出版
    • 关键结果1.6 完成《大学之路》第二版,补充公立教育的内容,增加关于“伯克利”的一章,增加有关大学申请的内容。更换一些照片。四月底完成修改,争取9月份之前面世
    • 目标2. 将《硅谷来信》的部分内容完善,整理成书并出版
    • 关键结果:……
    • 目标3. 更新在商学院的讲课内容,完成60小时教学量
    • 关键结果:……
    • 目标4. 按照协议完成《硅谷来信》
    • 关键结果:……
    • 目标5. 完成丰元资本第三期融资
    • 关键结果:……
    • 目标6. 完成旅行计划和整理摄影照片
    • 关键结果:……
    • 目标7. 学习计划
    • 关键结果:……
    • 目标8. 完成《美国十案》和一本科普图书的初稿
    • 关键结果:……
    • 目标9. 锻炼,全年跑步1000公里
    • 关键结果:……

    下一篇 2 驾驭好你的生命战车


    共享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CC BY-NC-ND 3.0 CN)
    转载请注明:作者黑猿大叔(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杉然:理解深刻,总是让我有很多启发,也同时激励着我,期待你写出更多更好的东西:smile:
        袁承兴: @奔跑的小猪Jennifer 感谢你的反馈。

      本文标题:个体核心能力 1 - 打卡:达成目标的极简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ng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