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

作者: 钝角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05:20 被阅读0次

我们老家做糍粑,一般在糯米收割后,从中秋、重阳开始,到春节前夕达到最高潮。农谚有“杀年猪,做米酒,打糍粑,腌腊肉”之说,打糍粑算是传统春节的四大必做的盛事之一。没到过年打的糍粑,主要用于办红喜事送回礼。自家产的东西,乡下人就是大方,往往一送就是厚厚的一打,至少也是八个起,一个糍粑净重少说也有二至三两。

糍粑雪白,浑圆,颜如皎月,形如皎月,大小也如阴历十五抬头望见的那轮皎月。糍粑代表吉祥、喜庆、圆满;送糍粑既是无私分享,又是诚心祝福。所以,也是乡下送礼的最爱。讲究一点的,爱在糍粑中央用红墨水点一浑圆的红点。这一点,有画龙点睛之妙,使糍粑的颜值锦上添花,更加美不胜收。点红了的糍粑更契合中国人爱红色的传统审美,据说还祛湿避邪,很神奇。

做糍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只有糯米,才有糨糊那样强大的黏性,将粉身碎骨的饭粒末凝聚在一起——粘米就没有这个功能。那年月,糯米种得少,因为糯米的庄稼细长娇嫩,经不起风吹雨打,产量也不高,种了不划算。尽管如此,每家每户还要辟出一小块田,用来种植糯米,因为糯米有糯米的好处,虽然在农家生活中不是主流,其作用也不可替代,酿甜酒、打糍粑就得靠糯米。

下锅前,要用水认真淘洗,越干净越好。洗净后,置于木甑中,旺火蒸熟,然后趁热倒进干净的石舀,用杵槌舂碎。舂糍粑往往要两个人,默契配合,一大槌,一小槌,你上我下,节奏感十足。大槌舂中间,用大力;小槌舂边缘,用小力。大槌主要是捣碎;小槌主要是翻动,顺便把石舀中周边凸起的饭粒撵回石舀中央。数十个来回后饭粒碎了,但远远不够,还得舂上一段时间,直到饭粒全部化为胶泥状,完全不见颗粒。如果有颗粒,就硌嘴,硌喉咙,影响口感,像一碗粥里渗进了沙子。

舂好后,就是捏糍粑了。舂好后的糯饭糊很有韧劲,真扯起来能扯个把人高,需要用力才能从石舀里抠出来。扯下一绺放在手心,先将两手掌合拢,将糯饭糊搓成球状,然后交替手掌,上下翻动,不停拍打,一会儿功夫,一个又圆又白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

将捏好的糍粑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垫有干净纱布的案板上,就像检阅一排列队的月亮,壮观极了。有的巧妇还在糍粑面上拓印上各种特制的文字或图案来表达心意,观音菩萨、财神、送子童子、武神关公是常见的图形,吉祥如玉,恭喜发财,身体安康是常用的文字。有的在舂糍粑过程中,放些风干的桂花瓣,那就更香了。

将打好的糍粑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的糍粑硬邦邦的,石头一样坚硬。吃前,要放在清水里浸泡数小时。春节前后,天气冷,糍粑可放。过完年,春天要来了,气温渐渐升高,给糍粑的储藏带来挑战,即使放进冰箱,效果也不见得好。储藏糍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在清水里,就不容易坏了,能放很久;但要勤快换水,一天得换三五次,有点烦,一忙往往就忘了。看来糍粑是一个爱干净的女子,值得尊重。

小时候,我爱吃糖,现在更爱原汁原味。没有添加任何佐料的糍粑,吃起来软绵绵的,热乎乎的,很是惬意,不管哪种吃法,糍粑都爽滑,细腻,没有糯饭的消化不良,据说还吸脂刮油,减肥效果立竿见影,颇受城市年轻女性青睐。

相关文章

  • 回忆中的味道

    壮族特产:垃圾糍粑 艾草糍粑

  • 回老家。

    我爸爸在老家。做糍粑。那些糍粑都。像个白圆形。我真的好开心。我还觉得爸爸做的糍粑好圆。我在烧火做糍粑。我爸...

  • 手工糍粑

    手工糍粑 手工糍粑 菜 系:中式点心 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

  • 卖糖人

    我曾幻想过,我是个卖糍粑的人,或者我家是打糍粑卖的,那该多幸福。 卖糍粑的人应该很幸福吧!家里打糍粑卖的人也很幸福...

  • 今天奶奶给我们做了糍粑吃

    今天奶奶给我们做了糍粑吃,我吃了两个糍粑,我表姐也吃了两个糍粑,奶奶做的糍粑真美味。我和我妹妹还一起玩了过...

  • 糍粑

    你做的糍粑,撒上白糖,浇上开水,馋涎欲滴,好吃的停不下来

  • 糍粑

    小时候最羡慕同学家的糍粑,那也不是经常能够吃到的,一般要过年前,村寨里的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而汉族居民家就很少有,...

  • 糍粑

    糍粑是我们那过年必须吃的东西,村子里的每家每户年年都会提前相约着一起打糍粑。 各家各户都会把只有过年时候才会...

  • 糍粑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于是从三亚回了老家。 工作后,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 中秋节,按传统该擂糍粑。妈妈一早就蒸好了糯...

  • 糍粑

    自从毕业后,就因为工资低官僚作风鄙视上班,一直想做点什么小生意。就不停的在网上找啊,搜啊的,最终确定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糍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vr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