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保送大学,本科阶段成绩也不错,还担任班长,想法也很多。同学们都觉得他将来能大干一番,他也自视颇高。
可是毕业10年了,同学会上看到他,不仅没出什么成绩,工作也没有稳定下来,原因是他觉得他所从事的工作他都不满意,每换一个工作就能找到一些新的不满。
眼见着其他同学都开始事业有成,而自己还没有什么建树,就越发对工作挑剔。就这样晃荡着,一晃几年就又过去了。
今天在看《致加西亚的信》时,我突然就想到了他。书中提到一个耶鲁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学校和校长不满,没有融入到耶鲁的环境,从而没有汲取学校的优点为自己利用。
我想这和我的那个学生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很挑剔,对环境和工作大多是抱怨和不满,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所处的环境中去,总觉得问题都是环境造成的,而没有从自身找原因。
这又让我想到了我另一个朋友,在一所大学当老师,虽然年纪不小了,工作也兢兢业业,可是报了几回也没有评上副教授,可是她没有抱怨,认真考虑了下没评上的原因,为了评职称单纯的写论文,报项目她不喜欢。可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她喜欢的,她还喜欢读书,画思维导图。
于是她就利用课余时间的学习,获得了阅读和思维导图讲师认证。并公益带领学生们开展“百书”和“百图”活动。并在大学开设了阅读和导图的选修课。让学生们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并从中受益。
她将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同时也开启了副业赚钱的模式。利用工作之余的所学更好的服务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大化的将个人的价值理念与学校的价值体系相融合,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
上面例子提到的两个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一个是不断看到工作的问题,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一个是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和工作相匹配,从而实现双赢。
所有的路,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