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年太白
若好奇的火焰未灭,就让它熊熊燃烧吧!——2018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平方这个算数符号,那天,听老师讲解完基本概念后,我就不停在课本上写写画画,从一到十,我把它们的平方数都写了出来,然后,我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两个相邻数字的平方之间的差值,似乎有规律可循,它们好像,恰好等于两个数字之和。
这种现象,是巧合,还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规律?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我又把范围扩大至二十,十到二十,一个个算过去,还是丝毫不差。
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激动不已,大有种发现定理一举扬名成为数学家获得诺贝尔走上人生巅峰的兴奋刺激。
我这怕不是要出名了吧?
不过很快,我又强行压下了内心的飘飘然,每逢大事有静气,我知道,越是这种关键时候越要耐得住性子,否则极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很清楚平方的属性,越往后,数字越大,它们的差值就会越大,到了上千、上万甚至更多的时候,两者之和能补足这个窟窿吗?
可是,我又不能从一往一千一万的算,那可能花一整天都算不了多少。我懒,所以我决定随便抽取一些数来,三位数抽一些,四位数抽一些,算出来的结果果然大得吓人,更吓人的在于,它们的差值竟然还是等于两者之和!
看来,我真的要出名了。
我再次强行压下内心的激动,心想,如果把相隔两个数的平方差值算一下呢,会得到什么?
这一次,很快,我便有了总结——相隔两个数的平方之差,等于两者之和的两倍。
盯着这个结果,我悚然一惊,这样一来的话…………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个足以概括平方学的秘密。
我赶紧拿起笔,开始飞快的计算,相差三个数字的、四个数字的……最后,我把笔重重一摔,兴奋得直发颤。
我算出来了!随便两个数的平方差值,就等于两者之和,再乘以他们的差值,差多少,就乘几倍!
当时,我坐在课堂里,脑袋里面一阵翻江倒海,要不要把这个发现告诉老师?这个发现是经得住考验的吗?还有,如果是真的,那老师会不会窃取胜利果实?
江湖恩怨看多了,总是容易胡思乱想,为了保险,我生生压住了冲动,一直等到放学,然后飞奔回家,找到我爸,天知道,那一路上我以为自己怀里攥着多珍贵的财富。
我爸是一名初中老师,教语文的,不过数学也很好,我想,他肯定能帮我验证。
找到我爸,讲明来意,因为很激动,所以表达得不算清楚,我爸他也是听得一脸懵懂。后来他说,这样子好吧,我来给你证明一下。
他找来一支粉笔,拉着我就那么蹲在屋前,在地上开始了他的证明。
按照我的意思,他起初列出来的是这样一组方程:
X²—(X—1)²=?X+X—1
X²—(X—2)²=?2(X+X—2)
X²—(X—3)²=?3(X+X—3)
虽然看不懂我爸写的是什么,但是从他的表情里,我读到了疑惑,以及讶异。
然后,就是终极大招:
X²—(X—Y)²=?Y(X+X—Y)
很快,结果出来了。是相等的。我爸扔掉已经快用光的粉笔头说。
我抬头望着他,眼神期盼,这是不是一个很神奇的发现?
我爸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他没理我,而是开始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感觉,这个公式很眼熟?
然后我就看到他,把地上的字母换了一下。
第一行是:设Z=X—Y
那么:X²—(X—Y)²=X²—Z²
Y(X+X—Y)=(X—Z)(X+Z)
所以原式为:X²—Z²=(X—Z)(X+Z)
我爸看着地上的公式,突然大笑起来,像个傻子一样。他说,我真傻,竟然陪你在这算了大半天!
看着他的表情,我的心顿时一沉。果然,只听他很快说道,这叫平方差公式,是个很简单的公式,应用范围很广,基本上每个初中生都会用。
听过我爸的话以后,我忽然感到有些悲伤,不是那种希望破灭的悲伤,而是,全世界都知道就你不知道的那种,眼界狭隘的羞愧。
幸好没在课堂上讲,不然,会被同学笑死的吧?
这样想着的时候,一个手掌拍在了我的脑袋上。我爸笑着跟我说,可惜你生晚了,不然光靠这个就能成为有名的数学家了。知子莫若父,我爸轻易看穿了我的失落。
我现在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柔和的下午,我抱着自己发现的数学规律匆匆而回,满以为发现了无人知晓的秘密,结果却是以喜剧般滑稽收场。
这件事情在我的人生中未能泛起什么涟漪,也没产生什么深远影响,我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并且还将继续平凡,所以那不可能成为某种命运上的先兆。
但是,那天我坐在课堂里验算自己猜想的画面我一直记得,面红耳赤,脑海翻腾。
因为机缘巧合,因为好奇驱使,我提前和一个数学公式打了个照面,这匆匆一瞥,要说有多惊艳吧也没有,要说寡淡无味那我也不承认。
这一眼,倒像是我后来的生活预告。这并不短暂的十几年里,那个推导平方差公式的少年一直在心里作祟,好奇的火焰噬痒难耐,我被引诱着,在茫茫未知中开辟疆域,然而始终没有寻着自己的领地。
好奇的少年很中二,燃烧热血,用激情去拥抱新鲜,一往无前,每次都是不留余力的奔跑,好似怀里抱着的是多么珍贵的财宝。
事实却是,那什么也不是。世界不是未知的,无知的只是人类,拥抱着的,是体验。
在不受控的好奇下,我小心抱起过一些东西,随即发现,那什么也不是,于是束手而回,带着失落与沮丧,有点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夹一棒,夹一棒,掉一棒,一路跌撞,幸好我这人运气不差,每次都没彻底摔进坑里,最后还能狼狈起身,继续向前。
去年一年,写故事方面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当然,只是全新的我,路,别人早就走过了,我只是个赶路人,且晚了很久,一如当年的平方差公式。
原本按照计划,2017年要写35个短篇故事,1部中篇小说,当然,我知道我做不到,计划总赶不上变化的嘛,但气势得有,只是我没料到最后会这么惨淡——嗯,短篇故事18个,中篇小说两部……开头。
掐指一算,勉强完成了一半指标吧,总共写了约莫二十七八万字,算上不成型的边角料大概也就三十万,和去年相比在字数上是无法较量了,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收获,写短篇有短篇的好,只要故事架构齐全,从头到尾能捋顺,那就算是个世界。
这样说的话,单体数量是远多于去年的,并且,正如年初打算的那样,通过这些短篇,我总算是慢慢摸到了故事创作的门槛。
故事靠创作,但创作,不全靠想象,讲大道理的句子得有,但不是重点,精心雕琢的描写得有,但也不是重点。以往写人,我总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很聪明,很冷静,斗争全靠时机与天意,于是常容易进入不带感情的上帝视角及人物脸谱化设计,这一年下来,写过嬉笑怒骂以后才知道什么叫酣畅淋漓,写过起承转合之后才知道何为始终,这一年,写过大义,写过童趣,也写过回忆,如果说2016年的笔是一柄藏锋于鞘含而不发的剑,那2017年则更像是一把初出茅庐肆意汪洋的刀,冒出个什么念头,都想去劈上一劈。
因此,虽然慢,虽然少,可大体上还是满意的。
新年度要写些什么东西,心中已有了打算,至少大方向是出来了,故事还会继续写,中长篇尽量不碰吧,没时间,也还缺火候,写故事之余,可能还会写些散文杂记,重拾一下三流哲学家的滋味。有趣的是,在去年的总结中,我说好不容易花一年的时间拆了三流哲学家的牌坊,冷落了整整一年,如今又准备立起,心里竟半分惭愧都没有。
不过这不是熊瞎子掰苞米的逆向表演,淮南橘淮北枳,不同地长不同果,适逢其时罢了。反正,我与我倘若于回忆中重逢,过去的我肯定是说不过现在的我了,他也没法开口。
读书的话,明显兴致不如从前,能耐住性子静下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列的书单只圈了一半,还有好些连塑封都没拆,并且,自我认识也有误处,人呢,果然不是自己打造出来的,有些秘密,是藏在血液藏在骨子里的,不喜欢的类型怎么都提不起兴致,即便你认为那该去学习。
关于这个,我想起高晓松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四十不惑,不惑嘛,原来老觉得它意思是说你什么都明白了,什么都懂了,然后等到了四十岁才发现,不惑的意思其实是说,你不明白的事你都不想明白了。四十不惑的原意当然不是这个,但我觉得这个理解很有趣。我呢,和这差不多,只想对得起那个好奇的少年,不想变成一个好学的书生,或许嘴脸不太好看,但确是如此。
所以,我注定是没法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了,这样也好,给自己松个绑,自认不行又不犯罪,应该也不算什么错误,今后读书,就做消遣好了,不能算作任务了。
旅行的话,基本实现了心愿。一年只有两次出行机会,我不敢浪费,每次都要去不同的地方,去年,去了一趟草原,也试了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见识到了什么叫两侧群山绵延,一条公路从天边到天边,也体验到了阳光如针,扎人肌骨是何滋味,更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风情。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在人们说起这句话,已不再像最初那么充满仪式感了,更多的,是自嘲与调侃。何必麻烦呢,一切看淡,心境养好就好。有人这么想。但是,身体如果被生活束缚,灵魂就算上路,也是孤单的。
世界真的很大,不同的地方,也真的有它不一样的风景,这景,是人,是物,是历史,需要用脚去丈量,用眼去观想。
擅长打架的人总说,健身房里练出的肌肉是僵硬的,徒有美感,毫无内涵。私以为然。
这一年,也和许多分别已久的朋友见了面,见了面才知道,未诉于口的思念,其实是不值一提的,封存的时光,在触及对方音容时便开始飞快读档,人生足别离,已真正品尝过聚散是何滋味的我们,终于慢慢学会绕开时间对彼此的改变。
同时,也愈加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聚散,并不只有空间这一种维度,感情的世界,还有它独特的计算规则,亲情如是,友谊如是。只不过过去年少,眼界狭隘,以为天长地久就是朝朝暮暮,实际上,哪有那么多清晨与黄昏的同行,过去不知珍贵,故而才觉可惜。我们都是时间中的旅人,四维视界的爬虫,相交时久的朋友们,早已依偎纠缠得密不可分了。
2017年过得很快,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快,让人惆怅的是,我大概知道,以后会越来越快,但是,即便这么快的一年,当我开始回忆时才发现,诉诸笔墨,用几千字来总结,都还是写不尽,写不全,写不好。
更确切的说,要用一篇文章来总结过去的一年,我是完全不愿承认的。时光琐碎,再力透纸背的笔也无法准确戳中生活中的每一片浪花,反倒是,越想用力,越容易跌进回忆的陷阱,难以脱身。
我一直都觉得,真洒脱的人应该是不写总结的,因为他们每天都很忙,忙于享受当下,忙于期待明天,只有对现在不满,对未来茫然的人才会对过去如数家珍。我也想洒脱,但我又想留点什么来凭吊,所以隔很久才写一篇,现在看来,未必是对。
前面两年,因为坚持只写故事,除了年终总结,其它所有的想法和絮叨都只能通过别的形式表达,而我在写字方面又是个很啰嗦的人,其实已经憋很久了,准备今年开始写散文杂记,一方面是觉得能写些东西了,更重要的也是因为,确实憋得难受。毕竟,那个充满好奇的少年还在,还想去新的未知中拥抱些什么。而没有记录的话,新鲜感很快又会消失。
少年的热血什么时候燃尽,我不知道,也不知那会以何种方式到来,会不会有预告,是戛然而止的,还是垂垂老矣的?这些,我都无从知晓,也不愿去猜,新年一到,我就24岁了,本命年,按照生肖算法,我的生命将转过两个小圈,按照某些过来人的说法,二十即将过半,要开始走下坡路了。每每聊起这个,我都会有些恍然,原来,我离少年这个词已经很远了啊。可我并不服气。
说起来,时间这种东西真的奇妙,明明是一直向前走的,但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喜欢用轮回的方式计时,似乎除了生死是由始至终,整个过程尽皆轮回。
一分钟是一圈,一小时又是一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轮回中磨平了棱角,腐朽了爪牙,前路难望,往事难追,焦虑快成了常态,因此,宁愿选择忘却来躲避,蛊惑自己去相信那个一切都将重新开始的谎言。
我也曾深切体会过那种被焦虑包围的感觉,一点重新开始的勇气都没有,所谓心寂如坟,心一旦冰冷,就会成为最可怕的坟墓,一切关乎美好的事物都会被埋葬,继而任由自己跌入轮回的漩涡中随波飘荡。
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懊恼与焦虑中煎熬,那段时间,只有回忆与我相伴,最后,也是过去的我将我拯救。对,就是那个少年,他拨开泥土,从坟墓中爬出,对我说,嘿,哥们儿,我还想推导出个什么公式来的,你就这么把我埋了?
我不甘心,我不服气,对这个世界我还有好奇,我还想多拥抱些东西,所以我抖了抖尘土,爬了出来。
这让我又想起,十几年前的那个下午,我满是委屈的蹲在地上,想哭又想笑,最后撒气般说道,算来算去,真是白算了那么久!
我爸笑眯眯跟我说,也不是白算,至少你的大部分同学,都还不知道平方差公式啊。
好奇能带来什么?或许,就是某些能够偷偷品尝的秘密吧。它也许没有价值,也许什么都不是,但那是我与这世界奋力拥抱的证据。
昨天,也就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整座城市都被浓雾包围,外面的世界忽然迷幻起来,雾气持续了很久都没散去,当时我就在想,让雾散开的最佳办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你想让哪边的雾散,就往哪边奔跑就行了。
好奇的火焰,能照亮整个世界。
网友评论
细读此文两遍,原本对90后的担忧,烟消云散…
此刻弥漫心头的只剩满满的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