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在什么样的教育处境中,如果教师仍然在读书,那么教育必然有希望。
2.如果你今天带的包里有一本你正在读的书,你不妨拿出来和你身边的伙伴分享一下。
3.你还可以告诉你身边的伙伴,自己今年读了多少书,如果一本也没有读,不妨也说说。
4.考试能力很重要,但不等于影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的少,才乐学,乐学才学得好。
5.要相信教育是科学,是生命学、智慧学。今天教育的麻烦在于只相信分数是硬道理,不知道分数是双刃剑。
6.一个学校,一个地区高考成绩考得好,固然可喜,但是更要看你的学校、地区在这三十年里出过哪些具有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影响的人才。” ——P3-4
关于读书的这一问题,深有感触,高中时我都同桌很喜欢看书,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她仍然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我很佩服她。我和她会就着我们看过的书讨论,讲讲书里的人物,背景,故事情节,这样我们也再一次体会作者写这些文字的用意。很有趣的经历,在后来生活中,再没有这样的朋友和我一起看一样的书,一起讨论了,而我一就渐渐不怎么看书了。毕业工作后,我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总会听到一个类似的故事,就是他有一位老师,多大的年纪,讲东西讲不明白,造成他以及他们班很多学生学习上的困扰。其实,真的是那位老师年纪大了吗,也许是他很久没有看书了,这个书可能是教辅书,可能是同行写的教学经验的书,又或者是人文社科的书籍,他可能觉得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就能完胜现在的教学任务。那么从我的学生对我讲的故事中,不难看书他错的多离谱。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总是不够用的,很多知识都是在不断的更新中,如果不去了解,不去学习,是很难长久胜任一份工作的,哪怕是出卖力气的工作,同样需要学习。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本身就肩负着教书的责任,如果自身的思维都不灵活,不时髦,又怎么教出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生呢?
那么,一定要知道新鲜的事物么,也不是,我们更应该的是回归阅读,回到经典。我小时候就很喜欢阅读,碰到喜欢的地方,我会大声的读出来,或者反复的读,这也是我读书时语文没怎么学习也可以考出差不多的成绩吧,反观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的是电子产品,看电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新要求,经常看到3,4岁的孩子在玩手机,8、9速的孩子已经玩游戏上瘾,而阅读呢,这件在以前的孩子经常做的事情现在有多少儿童会去做呢,可能他们的父母是陪着他们一起玩手机吧。所以,他们不会写作文,不会做阅读题,做数理化的题读不懂题。最根本的原因啊,就是没有阅读,不会阅读。
“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精神的丰富,或者一个人所获的幸福,都跟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小时候的我很孤单,没人陪我玩,爸爸妈妈都忙着挣钱,我就会去看书。印象最深的是一本书里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忘记了主人公的名字,但是我记得故事,很深刻,暂且叫主人公为A吧,A是一个很懒的女孩子,每天上学都是迟到很像那时候的我,她的姥姥在有一天早上,看着出门找虫子的小鸟,对她说,“你明天早点到学校,会有意外的惊喜,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她决定相信自己的姥姥,第二天期待很早,她从没这么早去学校过,发现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当她来到教室时,更是发现了以为“女妖”,后来她和女妖成了同桌,她每天都会很早去学校,女妖会告诉她很多他想知道的事情,也会帮助她学习。最后的最后,女妖同桌去了别的地方,而A也再没见到过她,但是A现在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很勤奋,学习也很好,大家都喜欢她。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大概一年级,我就想如果我也每天早起,会不会也有不一样的奇遇,第二天我就行动了,上学的一路上我观察了我看到的每个事物,空气很清新,有些湿润,还有朝露关在树叶上,亮晶晶的,好多鸟叫声重叠着,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早上,可以这样充满朝气,我喜欢这种感觉,到学校的时候虽然没有女妖同桌等着我,可是,很开心,早读我也有时间熟读英语课文,上课的时候我敢站起来领读,那一天我感觉我做什么都好棒,那种自豪到现在都记得,一如那天的鸟叫声,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从那时起,我就一点点的改变,后来我又看了很多的书,慢慢的我的精神世界也更丰富,我要比一般的孩子性格好,我也不会感到孤单,我会看书打发时间,品味属于我的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