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地理,爱旅行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历史
地理答啦:千年历史的都江堰,蕴藏着古人怎样的智慧和水利工程原理?

地理答啦:千年历史的都江堰,蕴藏着古人怎样的智慧和水利工程原理?

作者: 地理答啦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1:56 被阅读164次

    对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专注于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的——地理答啦,简单进行一下分析。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缘岷江由山谷进入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雨季岷江河水冲入平原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为了变害为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是修筑宝瓶口引水工程,将岷江水流分为两道,使岷江水流向东边的成都平原,同时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成都平原的干旱,灌溉那里的良田。

    宝瓶口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

    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巴西哥:如果有都江堰建设之前的地理图感觉会更好,这样有对比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地理答啦:@我把地球搓圆了 确实挺难找 需要三维建模
        巴西哥:@我把地球搓圆了 可以推测也许
        我把地球搓圆了:@巴西哥杂货铺 我估计是找不到的,毕竟2000多年了

      本文标题:地理答啦:千年历史的都江堰,蕴藏着古人怎样的智慧和水利工程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p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