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六波罗蜜
①布施
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利他之心。先人后已,关爱别人,抱着这种意识度过人生,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谓布施,本来的意思是施舍。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要为众人尽力。没有能力这么做,也要具备这样一颗与人为善之心。
心中充满关爱他人的善念,人就能提升自己的心性。
②持戒
这一条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作为人不可为的恶行必须戒除。前文提到,人抱有种种烦恼,很难摆脱“贪、瞋、痴”这三毒的纠缠。正因为如此,必须着力抑制这类烦恼,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贪心,不要猜忌,不要嫉妒,不要憎恨.··...抑制上述欲望和烦恼,就是持戒。
③精进
无论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就是要努力。但这种努力,必须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程度。在序言里,我介绍了二宫尊德的事例,像他那样拼命精进,才能提升心性,磨砺人格。古今东西所有伟人概莫能外。
④忍辱
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人生本来就是波澜万丈,我们活在这世上,会遭遇各种艰难困苦,但是决不能被它们击垮,决不能逃避,硬着头皮顶住,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这就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格。
⑤禅定
浮躁的社会,紧张的工作,快速的节奏,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无暇深入思考问题。但正因为这样,至少每天一次,我们要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我,将动摇之心镇定下来。不必打坐,也不必冥想,在忙碌之中,腾出片刻工夫,静心养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⑥智慧
实行上述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就是达到开悟的境界。到那时就能够接近主宰天地自然的根本规律,即宇宙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接近释迦所说的智慧。
——稻盛和夫《活法》
读后感:
这个佛教的六波罗蜜,总觉得跟六项精进的内容会有些相同,也是一样的喜欢。这两年,听了一点关于佛教的东西,佛中的确是有大智慧的。
这六条里,精进和忍辱,我觉得自己做得是不错的。获得开悟,获得智慧,现在的确还不敢想。
1.其他三条里,利他,与人为善,觉得自己也还凑合着,没主动关爱过人。但反正至少不干坏事,也不敢违背良心的事。其实,这样做好处也是很多的。省了圆谎的麻烦,省了跟人闹矛盾的麻烦,还省了担惊受怕的麻烦。倒也活得坦坦荡荡的,白天辛苦一天,晚上倒头就着,早晨起来又是精神抖擞的一天。
2.“贪,嗔,痴”三毒里,我觉得自己“嗔”这点问题最大,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公和孩子,还有就是跟自己比较亲密的人,会容易“嗔怒”,慎言这点着实做得糟糕。老公讲我刀子嘴,尤其当我占理的时候,简直能用言语把人割碎。对孩子发火的时候,那批评的力度可比平时表扬的力度要激烈太多了。
这点最终还是缺少自我觉察的,要提高。记得有次参加团体心理学集训,里面有2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她们特别懂得言语的力量,所以很多话在说出口前斟酌再三。那几天集训里,她们一般不开口,而一旦开口说话,也会非常注意措辞。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们会经常说:你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呢?当时的确记得了他们提的言语的力量,但最终还是没有走心的。今天读老先生的话,又记起了这段经历。
所以,慎言,慎言,尤其对孩子,对老公,对亲密的朋友,慎言。牢记言语的力量。
3.冥想这条,老先生提出来,也让我再次对这个加以关注了。我好像很少什么也不做,安静下来冥想放空。但自己很多朋友,会发圈讲每天冥想15分钟的事情,但这15分钟冥想,我从来没有给过自己。或许,要这么做了。
人生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还是要多看那些优秀人的书,听他们讲话,看他们如何行出了一个精彩的人生,完了再不断反思、锤炼自己,不要停歇。
(ps:表扬自己一个。昨天决定写反思育儿、感恩日记,今天开始做了,手写了满满一页。女儿睡前,我给她念了我的日记,里面有一段记录我跟她闹矛盾的事情,听完后女儿跟我进行了沟通,我们达成了和解。最后我没忘记告诉女儿:今天我发火,只是不欣赏你的行为,但我还是很爱你的。我想,女儿今晚大约能带着爱去睡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