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话讲:十个男人九个花,还有一个肝硬化。花就是好色的意思,十个男人中有九个好色,还有一个肝硬化了,想好色都没办法了,所以实际上是说男人个个好色。话虽粗鲁,理却一点不粗。
其实男人好色古已有之,毫不稀奇,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承认这一点的。比方儒家经典《大学》里就有一句话叫“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意思是君子喜欢美色,讨厌难闻气味,这是人的本性。孟子更是借告子之口指出:“食,色,性也”,换言之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圣人孔子虽未直接谈论好色之语,但他说过一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我从没看见过喜欢美德就像喜欢美色一样的人。这说明就算在圣人们的眼中,好色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他们都认为,好色可以,勿过度,超出了正常需求那不是好色而是淫荡了。不是有句话叫“色字头上一把刀”嘛,就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这个意思。
让人奇怪的是,虽有圣贤教导和民间谚语放在那,但直到如今,那些犯了事的高官低官们,哪个没有染上“色”字?看来,说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还真是不无道理啊。
今天本文的主人公齐宣王是个美丑兼收的国君,有句话叫“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说的就是此君。钟无艳是个奇丑无比然而智慧过人的女子,所谓“脑大无胸”者也;夏迎春则刚好相反,美艳如花而脑袋空空,所谓“胸大无脑”者也。齐宣王对这两个爱妃是各有各的用处:白天找钟无艳商量大事,晚上找夏迎春一起睡觉,真是其乐也融融!
可别小看这个齐宣王,他可是文治武功兼备的人物。他在位期间曾打败内乱中的燕国,差点把燕国灭了。不过这场战争说起来算不上正义之战,倒完全是侵略,而且这也不是齐宣王的主要成就,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成功办好了一所名牌大学——稷下学宫。何谓名牌?说出来可要让今天的北大清华教授们无地自容的。这所大学的校长是荀子(兼具儒家和法家集大成者身份),学校里集中了孟子(儒家圣人)、淳于髡(滑稽多智的外交家,髡读kūn)、邹衍(阴阳学大师、五行学创始人)、慎到(法家创始人之一)、申不害(法家创始人之一)等等一大把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学术成就的大师们。这些大师们在学宫里讲学研究,出版著作,学术观点千差万别,甚至互相冲突,但他们却根本不用怕讲错话,也不用怕得罪国君。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相当浓厚,齐国一度成了中国的文化中心。
哦差点忘了,齐宣王还是个音乐爱好者,喜欢听竽,成语“滥竽充数”就跟齐宣王有关。
上面已经说了,这么个看起来很厉害的齐宣王却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好色,而这一点是他自己也承认了的。
闲话少叙,且讲正事。说的是有一天,大学教授孟子来到齐王宫和齐宣王谈心。孟子先把齐宣王的成就高度肯定了一番,然后劝宣王实行王道,而不是实行霸道。齐宣王听得很舒服,对孟子说:“您说得真是太好了!”
孟子赶紧趁热打铁:“既然大王认为实行王道仁政好,那为何不去做呢?”
齐宣王道:“不是我不想做,而是做不了啊!”
孟子问:“为何?”
齐宣王道:“寡人有个毛病,寡人太爱财了。”(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孟子说:“爱财?这算什么毛病啊!这世界上有哪个人不爱财?周文王的祖先公刘都还很爱财呢!不过如果大王能和百姓一起爱财,让百姓家里也有用不完的财物,那就是王道!对大王来说,这又有何难?”
齐宣王心里想:这还不难啊?你老先生也真是太看得起我了吧?
于是齐宣王又说:“哎呀呀,寡人还有个大毛病,寡人很好色啊!”(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道:“好色?这算什么毛病?这世界上有哪个男人不好色?当初周文王之祖古公亶父还很好色呢!这也不影响他成为圣人啊。不过大王如果能和百姓们一起好色,让天下男人都能找到女人,也让天下女人都能找到男人,就像您那样随时可以满足好色欲望,那可不就是王道吗?”
齐宣王心想:让齐国每个男人都找到老婆这不难,每个女人找到老公并不难,但要像寡人那样无事有事,要丑女有丑女,要美女有美女,这怎么办得到呢?
不过齐宣王也没说什么,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了。
虽然孟子和齐宣王间没有就“好色”问题继续深入探讨下去,但他们已经进行的这番谈话却留给我们无穷回味。
回味之一,齐宣王提出“寡人好色”的目的其实是想回避孟子的“王道仁政”建议。寡人都好色了,是个花花公子了,是个下流人物了,根本算不上君子了,那还怎么实行王道啊?您老就不用再劝寡人了吧?这其实是齐宣王懒政思维的体现。这位齐宣王虽然养了无数像孟子这样的贤人,但并不能接受孟子的仁政理念,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徒有好名之心而已!
回味之二,孟子的“好色”与齐宣王的“好色”指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很明显,孟子所谓的“好色”指的是人的正常生理欲望,也就是“食色性也”中的“色”。而齐宣王的“好色”指的是随时随地想要女人就有女人,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就有什么样的女人,那可是真正的“好色”。这种“好色”也就是明朝大儒黄宗羲强烈批判的“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极其腐朽的反动思想。在大儒们眼里,这种“好色”超过了人的正常欲望,是与“天理”相对的“人欲”,应该被消灭,即所谓“克己复礼”,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是也。
回味之三,既然作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主张要灭掉人的过度欲望,为何又顺着齐宣王的“好色”理论说下去呢?这就体现了孟子的雄辩之才。他明知齐宣王以“好色”为借口,实质是不想实行王道仁政,但孟子为了向齐王宣传仁政理念,故意偷换“好色”概念,让齐宣王的过度好色转换成自己的合理好色,这样齐宣王就跳进了自己挖的“坑”里了,丝毫不能反驳。可惜的是,齐宣王虽不能反驳孟子,但也不再就此话题继续深入下去,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回味之四,这位孟子先生不但劝过齐宣王实行仁政,也劝过梁惠王以及其子梁襄王实行仁政,结果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认为孟子说的见解对国家没有“利益”,反正就是不予采纳。战国时期大行其道的是苏秦张仪这样虚伪奸诈的纵横人物,而绝不是孔孟这样不嗜杀人、温情脉脉的儒家人物,这是时代的悲哀。
齐宣王一句“寡人好色”就这样拒王道仁政于千里之外。假如他能采取孟子的仁政理念,齐国必将成为天下所有人向往的王道乐土,最后统一天下的必将是齐国,还轮得到暴秦什么事?
惜哉!圣人近在眼前而远在天边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