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读书简友广场
《一山昙华》:一遇·一爱·一昙华

《一山昙华》:一遇·一爱·一昙华

作者: 林小悄 | 来源:发表于2022-12-13 21:44 被阅读0次

我承认,我是被书名和作者名吸引的——《一山昙华》四个字,我猜想它应该与盛放的昙花有关,从口齿间轻吐,都流溢着说不出的美;作者张晓风,又是被余光中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还说她的文章,“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璎珞本是印度的项间饰品,汉代才随佛教传入我国,多用珠玉串成,想象晶莹的珠玉,轻敲透明的冰晶,该发出怎样美妙澄澈的脆响?

拿了书在手里,晕染状的封面图,竟也是我爱的那一种,封底上则揭秘了“一山昙华”四字的由来,果然与盛放的昙花有关,且是满山盛放的昙花,只是作者本人,却并无福亲见。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所见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华。”

你以为作者会深深地遗憾?不,她得到的是心灵的宁静与淡然。

一遇

《遇》是张晓风《一山昙华》书中第一辑的第一篇目,而遇,更是一个我十分喜欢的字眼儿。

其实还有一个远字,也是我喜欢的。我总觉得,遇与远,在念出来的时候,就有种从唇齿间荡出的感觉,接着,一个真的与某种事物蓦然相遇,一个真的悠然间轻轻飘远。

而《一山昙华》中的“遇”,更偏重不期而会,是刻在时光里的种种记忆犹新。

比如作者在机场偶遇的一个韩国人,他曾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作者装苹果的纸袋上,但作者还是没能记住,但“遇”本身却深刻于时光的记忆中,不曾褪色。

再比如,“霸道”地认为茉莉该是中国所有的作者,遇到那个将成串的国花茉莉戴于颈上的菲律宾男人,她以为男听不懂中文,脱口而出一句“好漂亮的花”,而他竟然听懂了,还将花送给了她。不不不,他们随后不再有交集,都只是对方经历中的匆匆过客,可这场“遇”,却与那光璨晶射的白色茉莉一样,如此华美地刻进记忆。

一遇,是不期而会的惊识,是贪看山色的意外收获。

一爱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张晓风在书中说。

这本是作者给学生们上小说课时的一段插曲。她问学生们什么是爱的反面,学生们竟都把握十足地回答,是恨。

可作者却内心浩叹,怪他们太过年轻,怪他们未经世事。

她给学生们举例:恋爱过的一男一女分手了,50年后的某个黄昏再次相遇,其中一个如果对另一个说“我恨你”,那么另一个该庆幸,竟然有人会恨自己长达半个世纪。可最有可能发生的场景却是,一个对另一个说,“还认得我吗?”,另一个回答,“你贵姓?”

所以你看,爱的反面并非恨,而是漠然,一种让人略感心凉的漠然,虽然与“蓦然”同音,却没有“蓦然”背后的灯火阑珊作背景,最重要的是,再没有一个人,记挂“那人”。

一爱,若能爱出结局,是何等幸运,若爱到只余多年后的漠然,便还不如恨,来得情意缠绵。

一昙华

《一山昙华》是书名,也是书中第一辑的辑名,和独立小篇目的篇名。

前面已经说过,那是作者张晓风没能赶上亲见的美景,可与她曾亲历过的无数美景相比,那一山昙华,却更让她记忆犹新,所以她哲思起什么才叫拥有。

不能见的,可以借想象揣摩;不能嗅的,可以借想象臆测;不能触及的,可以用想象弥补。而想象本身,何尝不是一种拥有?

而昙华篇之所以可以成为书名,我想便指书中记下的点点滴滴,何尝不是盛放的昙华呢?

当作者在某个四月的夜里,在自己公寓,看车水马龙时,想象自己是泊船水湄的舟子,想象车声似水响,想象公寓成山色时,这山色水湄,便也成了盛放的昙华。

而在这之前,因为四月突然就热得不像话的天气,连春天都变得不负责了,“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所以作者,兀自生着闷气,坐着发起呆来,一直呆到夜凉如水,呆到车声如水声,呆到古老的水声在心里唱响,才解了她的气闷,让她感受到春仍在,水之湄,似有花盛放。


《一山昙华》的封面上,标注了“快乐的生活哲学”几个字。可我固执地不想将之归结为哲学,我更喜欢去掉哲学二字的纯生活。

当张晓风,用她璎珞敲冰般的文字,告诉我们毕竟花谢了山还在,一切的错过都另有安排,我更希望它不是高深的哲学,只是纯粹的生活本身,就像人生中的一遇,一爱,一昙华,自有其风骨,自有其气韵,而非形而上的哲学。

相关文章

  • 墨山无风格杂文《悠游昙华寺》(下)

    《悠游昙华寺》(下) 墨山 ──2018/04/17 (致意小江) 上次游览昙华...

  • 昙华开了,你还没来

    我栽了一株昙华只为等你来 你没来,昙华也不开了。 你没来,昙华开了我也没有心思。 听说

  • 昙华

    身处南国,未闻昙花。听闻昙华林巷内有花园,大多种植的是昙花,因为多而成林,加之古时花与华是通假字,故而得名。欣然...

  • 我读《一山昙华》

    作者由于迟到,错过了一山昙华的盛放,只好留着遗憾,看着满山凋谢的花,想象前些天的花。人生从不缺少遗憾,李白的酒宴,...

  • 再进昙华,山中之美

    孩童时,昙华是一个传说; 少年时,昙华是一种向往; 青年时, 我是朝列若,梦着咪依噜; 在大多数人眼里,昙华是彝文...

  • 游昙华寺 姜祎鸣

    昙华寺又名昙华庵,占地8公顷,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因为园内有一株优昙树(实为云南山玉兰,树龄至今已有300...

  • 昙华一林

    ——记昙华林的文艺 总感觉,美好一词是难以言喻的。有时候,更像是一种轻飘飘的,又暖在心窝的绵绵情意。 ...

  • 灿然走进云南(二十一)昙华寺掠美记

    昙华寺掠美记 作者:灿然 2016年6月19日 昙华寺位于昆明金马山瑞应峰的...

  • 昙华经

    昙华经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佛界 他,是佛祖弟子。 她,...

  • 昙华传

    第三章 帘子一掀,偷闲的三人面面相觑,云奕见面前这人腰佩珠玉、头戴金冠,应是前面宴上的显贵,便有心避让。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山昙华》:一遇·一爱·一昙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hk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