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寺掠美记
作者:灿然 2016年6月19日

昙华寺位于昆明金马山瑞应峰的山麓,因寺内有一颗三百多年的优昙树(实名山玉兰)而得名。昙华寺内还有著名的“云南第一塔”瑞应塔。为了欣赏昙华寺的美,寻找昙化寺的风骨,我早早地出发到达昙化寺。
公汽正好在昙化寺次门入口停靠,我很方便地购票入园。寺的次门是普通的白围墙,简易的大铁门,墙内探出树木竹林。公园门票五元,老年人免费,费用及其平民化。看着这般光景,我揣度,难道里面的景色很一般吗?
进入公园,有一条石子铺的小路曲曲折折地通往前方,顺着小路大约二百多米后,有一座高高的四四方方的古式平房。走进平房,我发现原来是一座地下隧道的出入口。隧道入口开阔,上下阶梯分左右两端,游客进入地下后皆杳如黄鹤,出神入化的一去不返。我惊异它神秘通幽的奇异,于是向他人打听,始知这里是通往昙化寺寺庙的暗道,方晓 “曲径通幽静,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抛开平房的地下秘密,我只看眼前的风景,这是一个很大的林木花园,平缓的山坡上,用竹篱围着不同形状的花圃。我的眼前全然是一幅鲜花盛开,蝴蝶自来的盛世春光!只见海棠花娇嫩凝芳,那一份红白黄粉的娇艳,兀自可爱;而玛格丽特则楚楚动人,风中蹁跹着惹人爱怜;更有稀罕的彼岸花开着紫色花瓣,颀长清婉而高雅,宛然孤寂清冷的少女,幽怨着花与叶今生两不相见的悲伤……,花圃上,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嗡嗡嘤嘤歌唱着五彩缤纷的锦绣春光!我沿花圃间的蜿蜒小径漫步,一路赏花,一路欣赏着游人,脑子里转动着卞之琳的诗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眼前的风景是花与人构成的“人在花间游,风流润秀色”的游园画卷,我蓦然回头,寻找着我是否也成了那“桥上”的风景的可能?面对眼前风景的魔惑,我莞尔失笑于自已诗情画意的幻想!

花圃的周边是蓊蓊郁郁的参天古木,古木参天下设有道路通往山上,想着瑞应峰顶那著名的云南第一塔,我便沿着这条道路向上走去。沿路峰平路缓,雪松苍翠欲滴,草坪宽阔如茵,处处鲜花怒放,大有山寺花儿始盛开的勃勃生机!走过雪松林,紧挨的是木瓜林,树上木爪硕果累累挂满枝头,肉鼓鼓的椭圆状青色果实,形如青芒般漂亮,芳香之气诱人口水。看着木牌简介,我始知这酸木瓜原是贴梗海棠的果。想到贴梗海棠花开的美丽,春天的这里该是灿若云霞的花海,而这花海又该是何等的壮观呀!我错过了这儿贴梗海棠的花期,但暗自庆幸还没有错过它的夏实。哎呀,昙化寺,你的秀色正悄悄地征服着我!

穿过高大的玉兰林,路过满山绚丽的花畦,突然一泓碧绿的池水犹如一颗明亮的珍珠跃然眼前,池旁有亭,亭中有游人,前方山坡上有巍峨的高塔。我惊喜我己经步入昙华寺瑞应峰的山麓,欣然快步步入池边。清澈的池中,水面倒映着小亭、大塔、花木、云影的美丽,波光潋滟中无数绚烂地锦鲤在碧水中游曳;池周是色泽艳丽的花卉与绿油油地草坪,周遭鸟儿欢乐地啾鸣,交相辉映构成如织的锦绣。水边数百头憨态可掬的鸽子,有的在池边遛哒,有的在亭翼上伫立,忽啦啦,群鸽振翅飞翔,降落在池塘前方庄严的瑞应塔上。此时,天空滑过银色的飞机,在长空划一道雪白的直线,和飘逸的白云构一幅美妙的图画! 我陶醉于这天朗地清,这山光水色,这亭台楼阁,这花木鸟林,我愉悦地享受着这人与自然的光明和谐,享受着这瑞应峰上安谧静好的时光!

坐在湖边亭上,我虔诚的注目于前方庄重伟岸的瑞应塔:只见如洗的蓝天悠然飘着轻柔如雪的云朵,朱红色的塔尖吻着青色天空,塔上檐角的风铃随风摇动,轻音叮当着余音缥缈。塔体朴实的朱红温暖庄重,塔身线条流畅造型优雅,八方八角的古塔塔角飞翼展空,雕栏画栋中古意趣然,滂湃大气着岿然屹立。我打量它的整个基座,大约高5.5米,占地77.6㎡,基座上“云南第一塔”几个大字,诠释着昆明人无限的夸耀与自豪!在基座前方,盘踞着巨龟蟠龙,苍松翠柏,烘托出瑞应塔的王者风骨,仙苑之美赫然前方,不愧了“云南第一塔”的美誉。

瑞应塔在前方呼唤着我,于是穿过池塘,越过草坪,扶着石栏拾级而上。瑞应塔大门横匾上,“瑞应塔”三个蓝色大字,书写着古塔自带的光芒。塔前地面开阔,中间置一大理石龙缸,龙缸直径2米,高1.1米,缸外表的浮雕是九条造型各异的龙,雕刻精致华美。九龙缸內,四只龙在龙缸里各踞一方,昂然朝上,四只龙头拱着龙碗一只。华丽的龙姿异常生动,引得游人为之伫足。不少游人向龙碗投掷硬币,浮力影响着投掷的角度,故有钱币投中龙碗预示着交好运的传说,于是龙碗又自成龙缸一景!

瑞应塔为七层八角叠旋式观览塔,内有玄梯直上七层塔顶。塔内分抚梯、内廊、外廊三个部分,塔越高,内外廊面积则成反比越小,只抚梯空间至始不变,形成宝塔的形状。抚梯而上,塔内容积由宽阔渐渐至收拢的变化着,我在心中升起趣味横生的妙感!登上七层塔顶,头上祥云绕临,脚下风物宜人!我和游客们凭栏临风,览白云芳草,观闲云野鹤,感受着登天之写意。我们站在瑞应塔最高处的外廊,东观金殿钟楼,西眺滇池西山,南瞰昆明全城,北望蛇山蜿蜒,指点着昆明无边的盛景,盛世旖旎的风光喜悦着内心,我的欢喜我的快乐如浩大东风扑面而来!


下得瑞应塔,我往山下走,听得音韵之声。寻声进去,有一座临水的庭院,小院后有人正在载歌栽舞;走进前院,堂前临水,鱼戏着清水中倒映的林木花影。堂上,著名画家钱沣的塑像端座在堂,庄重通达慈爱,堂内左右侧墙上钳满石碑雕刻。我细读碑文所刻词赋,了解了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石刻文章记录着钱先生的道德人品和成就,表达了对钱先生道德的推崇和尊敬!我始终仰慕着钱沣先生的风采,敬佩他的品格与成就。我相信,人类社会将永远纪念这些为创造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

再向下走,就是著名书法家、诗人、编撰学者袁嘉谷先生的纪念馆。纪念馆为中式四合院建筑,陈设古朴清雅,亭廊环绕,环境清幽。院子中间矗立着一代学者袁嘉谷先生的坐立塑像,器宇轩昂地注视着前方,与我们仿佛有文化灵魂地亲敬。袁嘉谷先生纪念馆的大门写着对联,上书“有不可一世之才”,盛誉着嘉谷先生的治学之功,造世之才。求实治国爱国初心被后世之人所景仰!袁嘉谷先生的纪念馆行成昙化寺一道瑰丽的人文风景!

下山,我从古平房地下室穿过隧道,来到了昙华寺的中院。走过隧道,我才醒悟昙华寺是依山而建的园林,而我游览过的部分只是昙华寺广大的后花园苑而已。入中院是一座江南式的建筑园林,假山石林,茂林修竹正好隐蔽了我走过的“瑞应洞天”地下隧道,一切恍然天成,我佩服设计者的妙想,这是怎样的建筑奇思啊!令谁会想到寺院后园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呢!

园内檀香袅袅,送子观音横卧一隅,隅前池畔藕荷清新,陪伴观音“怜子”送子;小桥流水,芭蕉树旁,有游人垂钓娱乐;亭台楼阁间,有人弹唱,丝竹管弦余音不绝,自是江南庭院的美景。中院东角小院有一圆寂塔,塔前香火缭绕,一代高僧映空法师圆寂与此。映空法师是昙化寺的原主持高僧,生前积极抗日,保家卫国。映空法师诗文造诣极深,且“以善艺花名于滇中”。昙华寺的林木花卉系法师辛勤培育和亲手培植,据说当年映空法师培植的牡丹、春兰、雪兰、虎头兰、缅桂花、垂丝海棠等等曾名噪一时。面对昙华寺如今美丽的园林风景,我想我应该感谢映空法师当年付出的智慧与心血!法师爱国爱家男儿气慨,为昙华寺添染了铁肩担道义的铮风骨!

中院是元帅朱德的诗文碑苑。朱德元帅大量的文章诗词书信,被雕刻在一快快石碑上展示在这里!精谌的石刻作品件件圆润有力,字体遒劲飘逸,我为雕刻的艺术所折服,被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献身民族解放,献身振兴祖国事业的朱德元帅的道德情怀所感动,爱国救国治国的伟大成就汇聚着元帅伟岸风骨,凝结在每一块坚硬的石碑上,打动着我,打动着每一位中国人!

紧紧挨着的是兰茂园。兰茂先生是明初著名的音韵学家,医药学家。兰茂先生不仅悬壶济世,医术高明,且善绘画,通兵术,著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等。我恍然记得“笠翁对韵”的作者,不正是这位多才多艺的兰茂先生吗!兰茂先生曾在昙华寺一带为昆明百姓治病,深受昆明百姓爱戴。昙华寺为纪念他,在兰茂园塑了兰茂先生半身雕像,回廊墙壁上镶嵌着石刻碑文,用文字和图画展示了先生医学著述、诗词、绘画等等方面的成就。兰茂园里种植有树木、花卉、药草,景色雅致,气味芬芳!兰茂园里,兰茂先生的美俱一一在此!
告别名士,我进入前院,这里是地地道道的寺,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有“佛花献瑞”的穿厅,高高地莲形花台上摆满了紫色高雅的彼岸花,花型美丽,生机无限。我顺着献瑞穿厅往前看去,前方是罗汉堂,堂内罗汉慈悲和善,慈颜善目,叫人心生欢喜和亲近!大厅有楹联,上联:出言要顺人心!下联:做事需行天理!昙化寺的教诲饱含着善爱的大义,蕴含着追求仁爱追求和谐追求真理的风骨。
入昙化寺,瞻仰了这么多的名士大家,名士的一生正气,道德常昭;名士的一身才学,文章不朽。在昙化寺内,展示宏扬着先生们的风骨!这风骨包含着治学的严谨之风,做人的淡泊明志之气,报国的求实治国之心。昙化寺的美,在于它的园林艺术!昙化寺的美,在于它的先生风骨!昙化寺的美,在于它唯美唯善唯儒唯爱!
昙化寺公园值得一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