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素心
最近几天一直在阅读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瘦身篇》,原本是想把它读完,然后坚持写阅读随笔,最后写一篇书评。可是阅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之后,我不想再继续往后阅读了。
不是因为他这本书写的不好,而是因为后面的内容主要都是有关瘦身的具体操作了。已经不再年轻的我,对于瘦身已经没有那么执着,所以我决定放弃继续阅读。
但我还是想把这段时间以来的阅读收获做一个总结,没有什么逻辑和条理,单纯就是在我阅读期间脑子里突然蹦出的几点感悟而已。
一、关于便签读书法。
第一次听说便签读书法,好像是在简书大神彭小六的文章当中,之后陆陆续续又看到很多写作大咖也分享了这个读书法,于是我刻意去查找了一下关于便签读书法的相关内容。
便签读书法
赵周老师的RIA拆书法出自他的第一本著作《这样读书就够了》,这种方法将阅读分为:R(阅读片段)、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A2(以后我怎么应用)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之所以会在阅读《微习惯·瘦身篇》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便签读书法,完全是因为我发现作者创造的这个微习惯其实也来源于这种便签读书法。
比如作者提到的只做一个俯卧撑的瘦身方法,就来自于他当时读过的一本书。
那个月初,我读了迈克尔·米哈尔科(Michael Michalko)的《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Thinkertoys),米哈尔科在书中介绍了许多用来解决问题的创意工具,其中一个叫“假面具”,就是去反向思考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建一个水上乐园,那么反向思考的结果就是建一个沙漠主题乐园。反向思考本身不一定要多有创意,其目的是拓宽你的思路,让你看到更多可能性。
我当时想的是运动30分钟,但我遇到了缺乏动力这个障碍,于是我想试试“假面具”这个办法,看能不能解决问题。既然我认为30分钟的运动量太大,很难完成,那么对立面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比如,就做一个俯卧撑。
作者在书中看到“假面具”这个方法,然后就停下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把这个方法应用于自己的生命中。这个过程不正是便签读书法的拆书过程吗?
后面还有好几处类似这种从别人的书中汲取经验,然后加入自己的思考,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的片段。
由此我也得到一个启示,以后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思考去读,要时常把书中的知识和自己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说不定自己也能从中创造出类似微习惯这样的方法。
二、微习惯实际是在告诉我们,佛系坚持,不要太在意结果。
现在人都太功利了,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以结果为导向,恨不得制定好目标和计划之后,立刻就能到达目的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因为路途太遥远,而不得不中途放弃。
微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顺应人的本性,它不告诉我们目的地在哪里,只给我们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起10分钟,每天只写50个字等等。
这些目标小到几乎不用什么意志力就能够完成,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就会发现我们距离期望的样子越来越近。
关注当下,佛系坚持,不要太在意结果。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仔细深想,做起来其实也挺难的,因为我们很容易在日复一日的佛系坚持过程中,真的变成佛系一族。
所以在利用微习惯改变自己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
三、只要有心,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做成一门课程,变为我们谋生的手段。
微习惯的创意不仅改变了作者一时,而且改变了作者的一生,他把微习惯写成一本书,让自己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畅销书作家。而他的这个创意和想法其实也是从别人的书中得来的。
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吃透一本书,然后把这本书的内容细细拆解,就可以变成一门网络课程,貌似很多自媒体大咖都曾经或者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比如很多写作课老师讲的内容其实就来自于《成为作家》等写作类书籍,而很多婚恋课老师讲的内容则来自于《原生家庭》等心理学书籍。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很懒,不愿去细细研读那些理论书籍,而更愿意花钱听别人有趣的讲解,这也是现在听书盛行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把一本书变成一门课程,也是需要能力的。不过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能有这个意识,自己就觉得已经很有进步了。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微习惯·瘦身篇》这本书部分内容的几点感悟,果然,只要读书就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