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国粹艺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很小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样板戏(现在称为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唱上一段。作为在南城大栅栏地区长大的孩子,听过长辈们谈到老京剧的轶事。身边也有京剧世家子弟在一起上学。每天都穿行于有着历史积淀的胡同和小巷。韩家潭李铁拐、百顺胡同陕西巷,广和同乐大观楼,留下我们的身影。我曾闲走于胡同间,拍下一两张小照。今日简言一番。
在南城,特别是大栅栏一带,到处都是与京剧相关的遗迹。
胡同里的纪念牌韩家潭、陕西巷、百顺胡同、李铁拐斜街。这就是当年四大徽班进京后,戏班落脚的地方。
四大徽班进京的地理位置图三庆班驻进了韩家潭(现韩家胡同),四喜班住进了陕西巷,和春班住进李铁拐斜街(现铁树斜街),春台班住进百顺胡同。
云吉班的旧址四大徽班进京后,形成了新的京剧艺术。各个名角也相继在周边买房置宅,留下了很多故居。
胡同里的四大徽班进京浮雕谭鑫培,同光十三绝的代表人物。谭派老生的创始人。谭派艺术,一家七代 谭志道(谭叫天)、谭鑫培(小叫天)、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谭鑫培的艺术相当一部分来自余三胜,他又收余三胜的孙子余叔岩为徒,把艺术还给余家。而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又拜余叔岩为师,谭余两家就是这样代代相帮,合起来形成京剧老生行的主流。因此,当谭孝曾和旦角阎桂祥生下儿子后,谭元寿为之取名谭正岩,意在学习“正统的余叔岩”,接继两家在艺术承递关系上的“循环之链”,将谭、余两派须生艺术传承下去。
大外廊营胡同的谭鑫培旧居 青衣泰斗陈德霖旧居陈德霖一生辅佐杨小楼、谭鑫培、卢胜奎、黄润甫、刘赶三、王楞仙、俞菊笙、孙菊仙、刘鸿升、梅兰芳、余叔岩、高庆奎等名家,所演各种角色均精彩生色,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大栅栏街里的三庆园三庆园,又名“三庆戏院”,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街18号,据1842年版《梦华琐簿》记述“今日三庆园,乾隆年间宴乐居也。”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将此作为首选的主要场所,(1796)更名为三庆园。 距今已有220年历史。门框胡同口的同乐戏院早已没有我上学时的模样。
现大观楼影院中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就与京剧密不可分。它是由丰泰照相馆的任正泰拍摄的由谭鑫培演唱的京剧《定军山》。第一次放映就在大观楼影院。而丰泰照相馆旧址现是宣武实验幼儿园(前身是北师大附属幼儿园)。
京剧文化是宣南文化历史的璀璨辉煌之一部分。王瑶卿故居在韩家胡同,杨小楼住在笤帚胡同,与程长庚并称老生三杰的张二奎、余三胜住在石头胡同,旧北平的梨园公会在樱桃斜街。梅兰芳出生地的梅家老宅在铁树斜街(李铁拐斜街),同光十三绝的刘赶三住在韩家胡同。程长庚住在百顺胡同。
还是要再说到韩家胡同,所有学国画的莫不知晓《芥子园画集》,其作者李渔仿造南京芥子园再造了一座芥子园,其旧址就在韩家胡同25号。李渔不仅仅是造园家。还是文学家、戏剧理论家、编剧。
大栅栏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那里的条条胡同里都渗透着昔日京剧兴盛时的荣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