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喝酒,是喝品味,喝档次,喝身份;
有人喜欢喝酒,是喝场合,喝气氛,喝热闹;
有人喜欢喝酒,是喝味道,喝感觉,喝享受;
有人喜欢喝酒,是喝寂寞,喝忘却,喝解脱;
有人喜欢喝酒,是去心堵,去烦闷,去心疾。
但是,后两种,似乎只能是抽刀断水……
不能跟下面这几种人喝酒:
1.没酒量非要喝,胆量比酒量大的人。
2.酒后无德的流氓。
3.借酒装逼的孙子。
4.身体不好,喝完容易出事的人。
5.一喝就醉,醉了不走,走了又回来,回来说话鸟语花香,出门敢问路在何方,不知家在何处的酒腻子。
6.灌人喝酒,友情绑架,好像你不喝他就要去死的人。
曾经在山东喝酒,那时那里的讲究是,端起三两三的高脚杯喝白酒,有个口号:“一口到中央,两口到地方。”主陪敬三杯,副陪敬六两。还有俩便盆儿(胶东话,边陪儿),一人敬一两。这几个回合下来,已经两斤酒下肚,一团云上头。那里还有个说法,叫“河干了捞鱼”,意思是必须把所有酒喝完才能吃鱼,另外,还有个讲究,就是主人没动筷子的菜,客人不能先吃,然而鱼总是最后上来,经常是主人已经喝得七荤八素了,忘了动一下那条鱼,客人又不敢动,所以,最后,那条诱人的鱼怎么端上来的,又怎么端下去了。而客人呢,往往是第三道菜以后,就再也记不住后面的事儿了。
最近几年去山东,酒风要好得多了,喝完基本还能自己找到家。
我喝酒,不“好色”,带颜色的酒都不太喜欢喝,感觉不给劲儿。对下酒菜不挑剔,但必须有肉!必须有肉!必须有肉!不然压不住酒,所以请我喝酒,千万别拿花生米、酱豆腐对付我,哇哈哈。喜欢喝点儿,但绝对拿得住酒,从来不撒酒疯,喝多了,最多回家“浓睡不消残酒”。
有人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我觉得:酒是安眠药,喝完想睡觉。
喝酒的小故事:
晋代人刘伶,一次喝了杜康造的酒,醉得不省人事,他老婆以为他醉死了,居然把他埋了,三天以后,杜康来收酒钱,刘伶老婆指控杜康以酒害命,杜康说,他肯定没死。于是打开坟墓,刘伶跟那儿打呼噜呢。
刘伶出门时,经常让他的仆人扛着把锄头跟着他,说,我要是在哪儿喝死了,你就地就把我埋了。——这人超脱大发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要是喝多了,皇帝都不放在眼里。“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喝吐了,拿来皇帝的手绢就擦嘴,(擦完又塞皇帝兜里了)皇帝亲手给他做醒酒酸辣汤,(唐玄宗估计是一川菜厨子)杨贵妃站在旁边给他捧着砚台,(杨贵妃那块头,底盘儿多稳啊)高力士得给他脱鞋(味道好极了)。
李白不愧是“酒仙”,死都那么浪漫。到了安徽当涂,醉后看见水中一轮明月,于是就去捞,不慎淹死了。诗意。
贾岛醉酒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