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与我|心理读书营10月读书(10)

生命与我|心理读书营10月读书(10)

作者: 锡九 | 来源:发表于2020-10-15 08:00 被阅读0次

“他们(艾米·斯特里克兰和评论家凡·布施·泰勒先生)的目光落在一个正给婴儿喂奶的裸体女人身上,画面旁边,一个女孩跪在地上,给一个小孩儿递过去一朵花,小孩儿不理不睬。一个满脸皱纹、皮包骨头的丑老太在一边看着她们。”毛姆借由第一人称说这是斯特里克兰的神圣家庭。

我想起我家大猫生完五只小猫,度完了最初的惶恐之后,我观察它们,大猫安然地在一旁待着,关注着自己的孩子们打打闹闹、跌跌撞撞,它就一旁看着,只是看着,看着自己的孩子爬高跌倒,蹒跚学步,打得火热,从不打岔,除非碰到真正的危险。我常常入迷其中,不知时光流逝。醒来之后,感叹之余,会想:它是怎么做到的呢?那么自然,似乎是一种天性,天性中对孩子保护,同时也知道小猫们成长独立需要的技能只能依靠自己训练出来,它是怎么计算出哪种行为算是真正的危险的呢?曾经有人说过每一位母亲天生都是母亲,但是若与自己断开了连接,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入迷的恐怕就是自然的属性,斯特里克兰的那幅画中,老太太的注视令我相信,轮回的动人,顺着她的目光:老妇人、妇人、女孩,一代又一代的轮回,又连接着生命的始终,这才是一眼万年吧?她的目光中有什么呢?或许没有什么,只是看着。目光中并不是精神的世界,只是包含一种容纳,如同大地母亲对于万物生灵的容纳一般,哈,我联想出来的就只是那样。

只关注着,我在奶奶的眼神里也看到过,有一次回老家,儿子在玩耍,奶奶就用那样的眼神看着,而我妈则偶尔旁观时,各种打岔,各种“这样不对”,“这个不可以”。我很遗憾,这个画面挥之不去,或许奶奶的不做要求和期待的全神关注以及母亲的宣誓存在感以及权威感的打岔才是一个完整的母亲的意象。我小时候是怎么被关注的,不记得,没有被关注的印象。人们都太忙,或许一个人真正临老了、服老了之后才能真正拥有那样的眼神:一眼万年,一切都被允许,一切都在被看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与我|心理读书营10月读书(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qn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