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知名、且极具争议的小说。小说主要内容为,一对陷入婚外恋的中年男女,在体验到深刻极致的性爱后,为了将这种感觉永远保留、定格、使之永恒,在极理智的考虑与状态下,选择了合一式的自杀。小说主要涉及了情、爱、性、以及生命和死亡的主题。
读完《失乐园》,我能理解他们的自杀,但有点难以接受。
小说涉及的内容——性、爱、死亡,都是复杂、笼统、深刻、庞大的大命题。
再精炼一下,主要就是性与死亡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人类对它们是既渴望又害怕。最大的快感与最深的痛苦都可出自于它,它们集创造与毁灭于一体,可怕又有魅力。性尤其如此。
死亡貌似只有可怕,但生命的深处,人有死本能。死亡意味着回归。人在极快乐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的呼喊是:高兴死了!舒服死了!可见,极深的快乐好似导向或连接着死亡。或者,死亡是极深的快乐,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
先说说性。
《失乐园》里的男女主人公,在婚姻外遇到了彼此,品尝到了极快乐、巅峰式、欲死欲仙的性爱。按常理,他们应该想办法长久地在一起,享受到底,可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死亡呢?
因为他们想永远待在那美好的感觉里,想把那美好的感觉定格、永恒。女主人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将衰老、爱减退、性能力也衰退减弱,最后就是没有了性与爱的美好感觉,彼此不再吸引,没有了人生乐趣,最后像大多数夫妻那样,没有品质地凑合到老。那样实在不美好,这是女主人公难以接受的。所以,她认为,不如在两人状态最好、最享受、最极致的时候死去。女主人公不断地给她的情人渗透这些理念,最终说服了他,两人一起义无反顾地、在做爱的巅峰、在身体相连合一的高潮时服毒自尽。
其实,女主人公没有了悟到,生命是体验,各年龄段都有其美。年轻有年轻时的美好,年老有年老时的美好。丧失也自有一种美与力量。每一个丧失和废墟都会成为一个培育场,孕育诞生新的美好与力量。生命是不断的接续与转化,其实没有什么年轻与衰老、美好与丑陋之分。
《失乐园》中的两位主人公最后选择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将自己从人际环境中摘了出来,与环境分离,并将之弃绝了。
另外,他们只感受到了性爱的极致美好,却没有看到或开发出人生其他美好,这是一种生命的窄化。
比如一个活在爱的美好感觉里的人,他会发现或培养出其他的美、其他的乐趣。比如书法、音乐、写作、运动、插花、烹饪、助人、公益……等等。很多领域、很多方面都有美好的东西。毕竟,人生并不只有性爱的高潮与忘我的合一这一种极致的享受,身心灵结合的满足还有其他。
如果只感受到性爱的极致享受与幸福,这爱还是有点肤浅,或者缺少一些更实质的内容。
从某种角度说,他们选择了一种纯粹的、极致的体验,只为自己活。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可说是不负责任。说到责任,好像是人类的道德与评判。但人毕竟来自环境,受环境恩惠才能存活与成长。为了让环境良好循环与发展,自也应自动奉献其中。
说到责任这个词,多少还是感到是外在强加给自己的,不如换成爱这个词。没有爱、爱不足,就会让人只考虑自己,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只考虑自己的满足,而没有能力考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
再说说死亡、自杀。
自杀是爱自己吗?
自杀是个深刻复杂的伦理问题。我对自杀这个问题也时常感到矛盾。一方面,上帝若赋予了人自由意志,那人就可以选择自杀。但另一方面,主流文化是不提倡自杀的。因为自杀也是杀害生命,只不过杀的是自己。若说杀人要偿命,但在自杀案例中,杀人者已死,偿命一说自然再无意义。这是自杀的特殊性及伦理难点所在。
人到底可不可以、应不应该自杀呢?
说到应该不应该又是标准、又是观念,又落入了人类思维与头脑中。
从自然界来看,除人类外,无自杀者。所以,感觉人也应该自然地活着。
虽然没有“应该”,但还是有种生命方式更接近于道。那就是自然而然地活着,随运而化地活着,不戕害。
但全世界每年自杀的人数还挺多。2000年,全球总死亡人数5600万,其中,因战争死亡人数31万,因暴力犯罪死亡52万(这两者总和83万,占当年全球死亡总人数的1.5%),车祸死亡126万(占总死亡人数2.25%),自杀人数81.5万(占总死亡人数1.45%)。
2002年数字更有所提升,5700万死亡人口中,17.2万人死于战争,56.9万人死于暴力犯罪(也就是共74.1万人死于人类暴力),自杀人数87.3万。
从这些数据看来,某个人死于战争或暴力犯罪的可能,其实还比不上他自杀的可能。自杀早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威胁。
自杀者多是因为感受到了深刻无法解决的痛苦(身、心、或双重的),认为无路可走了,认为这世上再无人可帮自己了,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丧失了当下活下去的力量,而选择了自杀。
因幸福而自杀者很少。哪个真正幸福的人会自杀呢?《失乐园》中的主人公看起来是因爱的幸福而自杀,其实他们也是对未来没有信心,觉得随着衰老的来临,未来一定不美好,所以没有力量再活下去了,所以选择了自杀。
其实,路总可以走下去,幸福也能在任何时刻和境遇里发生。每个人的生命终会一死,但实在不必急着去死。活着和死亡也只是人类的概念,死亡不意味着不好,但活着也不意味着不好。抛弃好与不好的想法,自自然然地活着方在道中。关爱心灵,关爱生命,让生命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喜悦、幸福,感受到信心、希望与力量,感受生命每一刻的不同与丰满。从容活下去。
另外,从文学性、艺术性来看,《失乐园》中的男女主人公性格塑造都不甚鲜明。情感逻辑也不足信服人。也许作者只是旨在揭示一种人生的可能性,或专门突出描述性爱与生命的主题,人物形象总是似现又隐,若隐若现,有一种隔着雾,不很清晰的感觉。可归入畅销书及伦理小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