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字,和“重”字相对应,虽然都是中性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似乎“轻”字更为流行,更深得民心。
最早认识“轻”字,应该是在孩童年代。那时候,在小伙伴使用的所有武功里,似乎没有比轻功更受大家欢迎。什么罗汉拳、八卦掌、无影腿,都没有轻功实用。经常在大院、街边看到两小儿比划武功,到最后,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会轻功”!顿时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天下武功,唯轻功不破,百试百灵,对面的小朋友只有干瞪眼的份。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轻”字仿佛核武器般地存在。
到了青年时期,和“轻”字有关,听得最多的应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渭城朝雨浥轻尘”,“漠漠轻寒上小楼,自在飞花轻似梦”......等等这些名诗句里的“轻”字,这里面,最有名的还数近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感觉当时高中的女同学们无论胖瘦,无论成绩好坏,只要一读起这首诗,皆眼神迷离,似脚踏七彩祥云,不吃人间烟火,带着仙气而来,又飘然而去。那时的“轻”字,深受莘莘学子拥戴,如同神一般地存在。
工作后,当时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轻工业,一时间,“轻”字又成了时代宠儿。经常有种错觉,轻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工业从业者更具优越感。
再后来,听到“轻”字的时候少些。这几年,大街小巷的“轻”字又流行起来。初见轻食,当时字面理解就是份量轻、吃不饱、不能当正餐吃的东西,和红烧肉、牛扒等比起来相对重量较轻的食物。后来专门去网站查一下才发现,轻食不仅仅是重量和数量的范畴,虽量少却精致,富含人体所需各种营养和蛋白质。才知道,我被街边那些轻食店铺骗了,一杯奶茶一串鱼丸显然不能覆盖“轻食”的所有涵义。轻食店蓬勃发展,越开越多,“轻”字再次大行其道。
除了轻食,还有轻读,又称轻阅读。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捧着一本厚重的长篇看两三天,可能比去趟西藏旅游来得还更为奢侈,于是轻读应运而生,等人等车时、就餐等上菜时、排队时......有手机的地方就有轻读,三五分钟,读完,顿时身心愉悦,仿如打通任督二脉,又缓解了等待和排队的焦灼。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存在于此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