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字 DAY.22】
最近,关于那位“蒙眼狂奔”的CEO新闻很多。我曾经在LETV供职若干年,与这位CEO有几分交集,看着报章新闻中的他,想起当年发布会上意气风发的他、再想起公司年会上气定神闲地怒吼《北京!北京!》的他,不由心生感慨。
这让我想起了湖北武汉,那座寂寥的小小陵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到武汉旅游的人,恐怕都不会错过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站在黄鹤楼上的游人,看着眼前大多雾气蒙蒙的长江,恐怕都会想起这句气势磅礴的诗句。
可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就在长江大桥旁、黄鹤楼的对面,有一座陵墓,寂寥到甚至没有什么老头老太太在这里下棋唠嗑,微小到规模装饰甚至不及普通人家的祖茔。
但这却是一座王陵!这里,就是陈汉王朝的缔造者、圣文德敬宁昭武皇帝陈友谅的陵墓。
陈友谅墓 陈友谅墓对于陈友谅,现代人的印象更多是“阴险狡诈”的阴谋家,这样的印象来源于《明史》,洋洋洒洒的《明史》之中,对于陈友谅的记录却仅有一篇千字左右的《陈友谅传》,且多不善之言:“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友谅豪侈,尝造镂金床甚工,宫中器物类是。”(《明史·陈友谅传》)不过成者王侯败者寇,《明史》终究是胜利者朱元璋手下的史官所写,对于失败者的陈友谅,不友善也很容易理解。
当然,今人读史者不多,让陈友谅阴谋家形象深入人心的最大功臣,恐怕当属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虽然陈友谅并非主要人物,但是却是一个阴险毒辣、善于权谋的形象,混在丐帮之中当了八袋长老,又是(阴险毒辣的)大反派混元霹雳手陈昆的徒弟,出场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在元末的起义军中,陈友谅是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刘基(伯温)曾给朱元璋分析天下局势“我有两敌,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而士诚仅有边海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扬,首鼠窜伏,阴欲背元,阳则附之,此守虏耳,无能为也。”(《续资治通鉴·卷215》)可见,在刘伯温眼中,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三股势力之中,张士诚地盘不大且个性有问题,不足为惧,而陈友谅实力最强,有半壁江山之多,是最重要的对手。
不过可惜的是,这位枭雄,最终却输在了不读史书上。
陈友谅与朱元璋有两场重要的战役,分别在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和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这两场战役,《明史》之中皆有记载。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之役
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既僭号,尽有江西、湖广之地,恃其兵强,欲东取应天。太祖患友谅与张士诚合,乃设计令其故人康茂才为书诱之,令速来。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江东桥,呼茂才不应,始知为所绐。战于龙湾,大败。潮落舟胶,死者无算,亡战舰数百,乘轻舸走。(《明史·陈友谅传》)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之役
友谅忿疆土日蹙,乃大治楼船数百艘,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舻箱皆裹以铁。载家属百官,尽锐攻南昌,飞梯冲车,百道并进。太祖从子文正及邓愈坚守,三月不能下,太祖自将救之。友谅闻太祖至,撤围,东出鄱阳湖,遇于康郎山。友谅集巨舰,连锁为阵,太祖兵不能仰攻,连战三日,几殆。已,东北风起,乃纵火焚友谅舟,其弟友仁等皆烧死。友仁号五王,眇一目,有勇略,既死,友谅气沮。是战也,太祖舟虽小,然轻驶,友谅军俱艨艟巨舰,不利进退,以是败。(《明史·陈友谅传》)
第一场战役,被故人诈降诱、第二场战役,巨舰连锁被火攻,可能当时《三国演义》还没有成书,陈友谅又无瑕看看《三国志》,所以没有想到一千一百多年前、两百公里开外的地方(赤壁)的那一场战役会被复刻在他身上吧。
可惜,陈友谅没有曹操的运气。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却最终华容道脱险。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大败,而且,直接丢掉了性命。“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军大溃,太子善儿被执。太尉张定边夜挟友谅次子理,载其尸遁还武昌。”(《明史·陈友谅传》)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二月乙未,复自将征武昌,陈理降,汉、沔、荆、岳皆下。”(《明史·太祖本纪》)陈汉政权由此覆灭。据说朱元璋登基后曾以大明皇帝的身份来武昌祭吊陈友谅,并书“人修天定”匾额。
之后朝代更迭,陈友谅墓逐渐荒芜,被杂草湮没,人迹罕至。
清光绪三十四年 (公元1908年),同盟会成员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已荒废的陈友谅墓,辛亥革命后,湖北省内务司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议请整修,次年建成完工。时内务司司长饶汉祥还撰写了《大汉皇帝陈友谅墓碑铭》立于墓旁(今已遗失)。
1956年,武汉人民政府在1913年的基础上又对墓园进行修葺,“文革”期间陈友谅墓被毁,1981年重新修复,1998年再次修缮扩建至今。
陈友谅墓园全貌 陈友谅墓碑 陈友谅墓前石坊,正面书“江汉先英” 陈友谅墓前石坊,背面书“三楚雄风” 1988年立《陈友谅生平事略》碑 陈友谅墓,1956年被列为湖北省文保这些年,因为名人效应,许多历史人物被各个地方追捧,比如陈友谅的故乡湖北省黄蓬镇就简称目前武汉的陈友谅墓只是部将张定边为掩人耳目而修的衣冠冢,至于陈友谅的真身则被秘运回了故里,葬于青龙山中。甚至陈友谅的出生地也在不断争论之中。
牵强也好、附会也罢,历史终究是历史。
究其一生,陈友谅亦颇可用“蒙眼狂奔”来形容,草莽出生却也叱咤风云,虽然最终失败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但毕竟曾是一方枭雄过。
“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元朝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他的坟墓到今天还在新建的长江大桥下被保存着,供来往游人悼念。”(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
更有意思的是,陈友谅不曾想到千年前的赤壁之战被复刻在他的身上,更为讽刺的,则是赤壁之战中一位重要成员,汉昌太守鲁肃墓(衣冠冢)竟然就与陈友谅的葬身地隔江而立。
讲个小八卦,陈友谅之子陈理,降朱元璋后,被封“归德候”,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被流放高丽,据说后与高丽皇族通婚,繁衍至今。(大汉陈友谅文史研究会·程卫国《大汉王二世陈理在高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