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发现陈友谅墓,曾引起文史界重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现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柏等一批专家、学者前往考察,调研。
在临高拜谒陈友谅庙,发现陈友谅神像没有穿鞋。
族人解释道:"先祖出身沔阳渔家,世代打渔为生,神像如果穿鞋,是为犯上。”
陈友谅第27代孙陈振雄介绍:先祖大公陈友直,二公陈友谅,三公陈友德,宣惠公陈荣于明初入琼避难,至今已历二十九代。与中国通史,明通鉴等史料记载陈友谅及兄陈友直,弟陈友德,平章陈荣相符。族谱记载陈友德逝世于永乐年间,享年七十九岁,与史料相符。
当地保存有陈氏宗图和族谱。布质的宗图,绘制于清朝初年,族谱编撰于清同治五年。
陈振雄说:陈氏家族六百多年繁衍后裔近万人,分散海内外。居留村现有千余人,护卫着祖先陈友谅的墓地。
祖庙往北百余米,赫然呈现一座古墓。古墓坐南朝北,背依青山,面向大海。北边墓堆开口处,石护栏列两边。居中石香炉,一对石蜡台分列左右。景象古朴庄严。
墓碑立在墓后面,碑文面北对着墓墙。此举极为罕见。
村民解释:墓碑立在墓后,是祖先遗命。先祖兵败自责,无颜见江汉父老,也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陈振雄含泪哽咽:“墓碑放在墓后更深层的意思,是先祖的乡情:大海那边,是我的沔阳家乡,不要让墓碑把我望乡的目光遮挡了。”
古墓的北,西南数百米,分列着陈友直、陈友德及陈荣墓地和墓碑。
据称,陈友谅弟兄四座古墓,由后辈裔孙经历几个朝代,六百年倾力守护,实在不易。一代一代的裔孙们团结一心,才使古墓完好无损保留到今。
居留村最隆重的节日,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正是陈友谅起兵反元的日子。这一天,族人们便在陈友谅庙堂聚集,奉供猪头等祭品,举行祭拜活动。庙里庙外各拜九次。裔孙们再到陈友谅墓前三拜九叩,行祭祖大礼。
我们寻思:陈友谅的避难船只,怎么到居留村了呢?
陈振雄遥指海岸:附近是有名的临高角。临高角岬角伸入琼州海峡。受季风海流影响,大陆来的船只,多在此停靠上岸。陈友谅经临高角来居留村这个避风港,就顺理成章了。
探访海南临高陈友谅墓,如同掬一捧浩渺历史长河里的浪花,我们无以料定它背后的真相,但却可以感知历史奔流不息的脉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