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章: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一句翻译:最好的管理者,天下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级的,人们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级的,人们畏惧他。最次的,人们辱骂他。正是因为他们的诚信不足了,所以大家才不会相信他们了。
看似悠闲从无事的样子,却很重视自己的言语。事情办理好了,百姓们都会认为这是我本应该就要这样做的事。
解析:从这样一个递降关系来说,管理者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的不同层次的状况就有与之相应的百姓的看法。这里为何说太上是管理者,就是百姓皆谓我自然。既然以百姓来说,那么与百姓相对的就是管理者了。所以这里用管理者说。但是也可以用人来说,不同层次的人表现出了不同层次与之对应的结果。最终都只是落在了一个是否有诚信的问题上。
我们可以简单以管理者的说法来分析下,最好的管理者,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一样,这不就如同道一般。道作用着万物,但是却和光同尘与万物之中,就像看不到它的存在一样。都是一种暗处的作为,但这却是积极的。
次一级的管理者,可能就是做了好事,而且昭告天下是自己做的,大家都知道了,并且也受益了,所以对他还是比较亲和的,而且也赞誉之声不断。这也确实犹如将心比心一般。你对别人如何,别人就会对你如何。
再差一级的管理者,他可能就会用暴力手段去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所以大家都会畏惧他,害怕他,但这却并非是坏事,所以还不至于达到侮辱他的境地,比如说商鞅变法,让秦孝公使得秦国民风大变,遭受民众特别是士大夫反对,但是他确实让秦国强盛了,所以民众对于秦孝公并没有特别坏的看法,却把气都撒在了商鞅身上,导致商鞅的车裂悲剧。
最差的管理者,民众私底下都侮辱他,骂他,其实为何会这样,这就像你在公司上班,没有加班费的加班,说好的年终奖没有年终奖,说好的项目提成多少个点,结果没有说的那样。所以员工就会在私底下说老板是奸商,不讲信誉。对于这种情况,有合适的机会员工机会跳槽。
这就是说人与人的变化,人们对于管理者的看法,都是因为对方没有信誉而导致的结果,一个欺骗人,说谎的人,肯定是不得人心的,就像那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你让别人不知道你说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让人无所适从,结果也就会让人心乱了,散了。
(2)有些人看似闲散,悠闲的样子,但是他们却看中自己说的话,所谓的一言九鼎,实现了自己的说的话,让事情得以实现,别人也会认为他说到做到了。这是一件很正常且自然的事情,你说的话,就得做到,既然做到了,证明你是个有信誉的人。仅此而已。并不能说你做到了你所说的,你就有多么伟大一样。
这一章其实就是讲管理者或者人的诚信所导致别人对他的看法,而诚信问题,直到现在也是人品德和做事当中至关重要的品德之一,特别是在经济时代当中,那就更为凸显。没有诚信,人的交易都会受阻。市场就会乱套。所以,保持诚信,持守诚信,才是我们做人,为道特别是作为管理者的根本品性。
信不足,有不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