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身份证,上面记录了我们的出生日期和户籍信息。无论我们坐火车、坐飞机还是住酒店,都需要出示身份证。那么,古人是否也有类似的身份证呢?他们又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答案是肯定的。古人也有证明身份的物件,通常被称为符或牌。其中,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虎符令牌就是其中一种。据考证,户籍身份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秦国实行了什伍连坐法,即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内居民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十家受到牵连。同时,还发明了一种名为照身帖的物件,这是一种打磨光滑细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籍贯信息。所有秦国人必须持有照身帖,如果没有,就会被认为是黑户或间谍。令人感慨的是,商鞅因变法而强大秦国,但也因此成为牺牲品,成为历史的悲剧。不过,他发明的照身帖被后人借鉴,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版的身份证。
图片来自网络到了隋唐时期,身份证明制度更加完善,虽然与战国时期的照身帖不同,但隋唐时期的身份证明种类繁多。隋唐时期的身份证增加了等级职业的分类,甚至还出现了十分时髦的临时身份证。官员们持有一种名为鱼符的身份证,鱼符的形状像鱼,分为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丝线可以从中穿过,以便挂在腰间。鱼符上不仅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信息,而且鱼符的材质还会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三品及以上的官员获赐黄金鱼符,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银质鱼符,六品以下的官员则持铜制鱼符。五品以上官员特设鱼袋以存放鱼符,随身携带,不得离身。此鱼符由左右两片组成,右片由持符者保存,用作身份证明;左片则存于皇宫内府,作为备案。
图片来自网络随着朝代更迭,凭证形式也不断变化。武则天时期,鱼符被替换为龟符,只有手握黄金龟符的官员才地位显赫,由此产生了“金龟婿”的称谓。
图片来自网络明清时期,官员们开始使用腰牌作为身份证明,其材质丰富,包括木质、象牙等。腰牌上会刻有警示语,警告人们不得冒用。清朝时期,腰牌甚至发展为注明身份和行使权力的两类,有的还会刻画持有者的面部特征,这也许可以看作现代身份证照片的起源。
图片来自网络总的来说,古人虽有身份户籍制度,但除战国时期外,更注重朝廷官员等权势者的身份信息。对普通百姓的身份验证要求并不严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