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那次又找到了那封信,不过是在十几后找到的。
——题记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爱搜东西的人,家里,奶奶那大大小小的红柜子里好似百宝箱一样,里面有糖,花棉衣,瓜子,老磁带,带邮票的信封,或爸爸以前的士兵徽章……我总能在那里面找到能让我感到新奇的东西。
直到有一次,我一直在刨里面的衣服,终于刨到了柜子底,厚重的衣服下埋着一个信封,看那年份,大概是奶奶十七八岁时收到了,还没有再看,便被奶奶拿走了,说:“这个可不能给你看”说着她从兜里抓出一把麻子给我嗑,我便没有再理那个信封。
那时的我不过四五岁,只是心中闪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那封信和那一堆信不放在一起。
渐渐的,我长大了,虽然爱搜东西的毛病从没有给过,每一次回到村里,总要搜出一些东西,但再也没有见过那个信封。
直到后来的一次寒假,我们一家又回到了家乡,我又找到了那封信,我悄悄的打开,终于看到了里面的内容,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照片,和一张信,
照片是黑白的,也是模糊的,里面是一个穿军装的少年,大概年龄不过十七八岁,笔直的站在那里……
我展开了那封信:
姐:
你好,近年来我可能没有时间再给你写信了,看到我给你的照片了吗,第一次照相,我可能不太适应那个闪光,没有拍好,还请见谅,我要当兵了,总有人要踏上这一条路,自那件事后,我想通了,我现在坐在去往北平的火车,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照顾,若还能写信,请回我一封。
名字和日期已经模糊了,那张信也已经泛黄了。
随后我又偷偷的的放了起来。心中充满了疑惑:到底奶奶有没有回信呢?
又过了几年,那年我已经是高二了,春节前一天,我们一家回到了家里,晚上,奶奶突然惊讶的看着手机。
或许是科技的进步让他们重新说上了话,慢慢的打开视频通话。
“姐!”电话那头的老爷爷喊道。
“小陈啊!”奶奶哭了说:“你当年怎么就没回来啊?”
“姐啊,我当年……”
随后,奶奶终于拿出来那个信封,那是奶奶第一次主动拿出来那个信封,奶奶终于说出来那个从前……
小时候奶奶十二岁时就没有了父母,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她承担起家里的一切,照顾着家里的俩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那些年贫穷的很,和他们从小玩到大的邻居的小孩那时不过七岁 直到那天,他父亲去世了,后妈天天打他,逼他做这做那,他忍受不了,便一心要上吊,登上凳子的那一刻,奶奶看见了,赶忙将他拦下,拦下他的那一刻,他哭泪流满面,他说:“姐,我不想死。”
那是从一个七岁的孩子口中说出的,那时十二岁的奶奶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她要带他们离开那个地方,准备了一切的东西,他们趁着茫茫月色离开了,我根本想不到,一群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能在那样的环境里怎么样,但只因他叫了她一声“姐。”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山洞,便住了下来,那般乞讨的日子是艰难的,也是苦的,全靠着奶奶一个人的力量坚持了五年,渐渐他们都长大了,他们也能照顾自己了,他们用石头盖了房子,渐渐学会了种地,买东西,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
直到一天,他假装开玩笑的与奶说:“姐,我想当兵。”
奶奶没有理会,后来,回到家中才发现桌子上放着那封信,后来奶奶寄出好了很多信,却终于没有了音信。但还是搬了家。
后来他当了兵,军事生活是紧张的,当他来得及写信时,奶奶已经搬家了,就这样错开了,自那以后,他当兵回来了,去了那个曾经他们一起盖的房子,却发现石头已经塌了,横木上还搭着一条蛇,这样的结果或许是他早已想到的,但心中还是有些失落,自那之后,他别一直打听他们的下落。
在几年后却打听到了后妈的住处,那个房子不算豪华也不算简陋,后妈见了他,眼睛里是惊讶与悔恨,他说,他在见到后妈的那一刻,脑海里飘过了从前,但他没有再想,后妈很热情,嘴里一直说着对不起,他看出她有了新的家,他不想再停留,临走时,后妈送给了他一个镯子,他并不想要,但后妈说,拿着吧,这是当年你母亲给我的,但我愧对于它。
就这样过了,又过来四十多年,他已然成了一个老头,身体渐渐不如了从前,每当有人问起他有什么遗憾时,他总说,还想再见一眼他姐。
“这几年过得还好啊,走路还利索啊?”这算是迟到了六十年的问候。
“过得好,哎呀,姐,你老了,我都认不出你了,成短头发了。”他缓缓的说。
“唉,剪了,不然干活不利索。”奶奶说。
……
在那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候,无疑那般日子是艰苦,但是他们都挺了过了,我有时能从他们眼中看到一种坚毅,那是他们走下去的秘诀,那封迟到了六十年的信,或许也换来了他们六十年后的安心,我看着手中的那张泛黄的照片,上面的图像好像渐渐变的清晰,那封信好像也渐渐看清了上面的名字和日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