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五

作者: 悠悠我心_2804 | 来源:发表于2017-08-04 21:39 被阅读0次

     答周道通书,一共七段。细细读来,认真体会,仅就一段谈点个人的体会。

   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

    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辨者尚未已。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决意要知此学,已是大段明白了。朱、陆虽不辨,彼自能觉得。又尝见朋友中见有人议先生之言者,辄为动气。昔在朱、陆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功夫未有成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象何等从容!尝见先生与人书中亦引此言,愿朋友皆如此,如何?

     特别喜欢,气象何等从容这句话。如果有人诽谤自己,气短者,与之争论,大家针锋相对,你一言我一语吵得鼻粗脸肿,有何意义?我们要练成此等事气定神闲,不为所动,更要慢慢接近于圣人的为我所用。

     此皆议论得极是极是。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论自己是非,莫论朱、陆是非也。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先生应该非常欣喜,学生有这样的感悟,连说极是极是。从言语诽谤,到行动诽谤,都是令人极为生厌的。非议我的,如果我能从中得到好处,都是在磨砺我,都是我的老师,先生的格调真是高。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五

    答周道通书,一共七段。细细读来,认真体会,仅就一段谈点个人的体会。 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 来书云:...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十五

    无适也,无莫也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乃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著。且如受人馈赠...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十

    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这句话,先生说得何其谦...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四

    学而有思啦!一直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总是亦步亦趋,看着别人的注解释义走。并未入脑入心,只是学,而未思。...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三

    知之次也 多闻多见,是孔子针对子张说的。子张好高骛远,认为多闻多见才是学问。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言正所以明德性...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八

    不逆不亿而先觉 不逆不亿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臆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于不信;又有不逆不亿者,然不知致良知...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一

    于我而言,仰慕阳明先生已久,对于先生的学说却从未涉猎,传习录是第一次学习。不能像各位学长一样,能全文贯通理解。按...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

    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小孩。所学东西非得下足十足的功夫才能有所收获。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国学知识的匮乏,...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三

    今天是学习徐爱录的第3天,也是最后1天。 一早起来,按照学智学长的推荐。,看了几段视频。尤其是看了学智学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bb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