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欢喜》虽然大结局了,但剧中传递的很多理念倒是值得回味和学习。
比如,黄磊扮演的方圆失业那段,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残酷,也揭示了“人脉”的真相。
方圆原来在一家公司做法务工作,人到中年却不幸被裁员。
重新求职碰壁后,他想动用自己的人脉找工作,于是在自己熟悉的4个微信群里发红包,一个群发200元,共计800元,希望有人能帮他介绍工作。
结果大家只是默默领了红包,客气地说一声谢谢,发几个表情,然后就沉默了。
方圆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人脉,不是你有多少事央告别人,而是别人有多少事央告着你。
整天发名片的其实都是社会最低层的人,都是没有什么人脉的人,比如销售、房产中介等。
这些小人物,恰恰比较在意别人怎么看他,所以会加各种头衔,比如xx经理、xx总监。
而真正的大人物,名片上就什么都没有,只要印俩字“马云”,别人就明白了。
这一段剧情,可以说是很写实了。
生活中,我见过很多明明很聪明又有潜力的人,不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能力上,而是消磨在各种酒局、饭局中,使劲浑身解术积累“人脉”,等到自己真的落了难,却没一个人施以援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人脉到底是什么?
其中有一个回答我很赞同:人脉不是你一穷二白可以为你提供生活成本的工具,而是在你有能力的前提下,你能一呼百应。
现实生活中的黄磊,就是这种能一呼百应的人。
有一年,黄磊突发奇想,想在乌镇搞一个戏剧节,就打电话给好友——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便把方案给确定了。
后来,又给戏剧大师赖川声等人打了个电话,邀请他们成为创办人。
每人一通电话,就搞定了5亿的投资。
这才是所谓的“有人脉”。
02
有人说,我不主动结交牛人,就专注提升自己行不行?
也不行。
吴军博士曾在某专栏中,把人脉和香农第二定理中的带宽进行了一个类比。
先说说什么是香农第二定理。
上个世纪,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收音机是大家娱乐的主要方式。
由于收音机节目的频道越来越多,频道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不同电台之间有时会发生互相干扰的现象。
70后、80后的很多人都体验过,如果听收音机的时候调频不是那么准确,就会听到很多噪音。
当许多无线电专家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用熵的概念将信息量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无线电两个频率之间能够传输的信息速率上限,这个上限被称为带宽。
香农指出,如果传输信息的速率不超过这个带宽,信息总能传出去,而且不出错;但如果传输的速率达到或者超过带宽,不论你用什么编码方法,信息传输都一定会出错,这就是香农第二定理。
俗话说,有多少人脉,就做多大的生意。一个商人有几个商业伙伴,而另一个商人有几十个同样水平的商业伙伴,后者的生意一定比前者做得大。
这里的人脉,其实就是带宽。
带宽越大,信息传输得会越快、越准确,而人脉越多,生意也会做得越大。
同一时期的几个商人或者公司,彼此的产品在质量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人脉就决定了生意的成败。
淘宝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起来,就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带宽增加了很多,产品推广的速度也大大增加。
一个偏远地区的小企业甚至个体户的产品,可以大量地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消费者接受商品信息的带宽也拓宽了,一个小村子里的人也有了从全国各地挑选自己中意商品的可能。
正是因为掌握了商业上的带宽,淘宝才变得越来越值钱。
人脉就等同于带宽,人脉越广,我们自身也会变得越来越值钱。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自身水平×人脉,人脉越多,我们的能力才会被放大得越多。
所以,当自身能力提升后,主动结识牛人,拓展人脉,也很有必要。
03
拓展人脉,其实就是交朋友,我们应该和什么样人交朋友呢?
《个体赋能》一书中提到:你的表现有多好,成长有多快,不仅取决于你的自身能力如何,还取决于谁会帮助你。
真正值得交往的人,是能给予你帮助的人。
这种想法你可能会觉得特别自私或功利。
但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趋利避害的特质,这是人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
心理学家霍曼斯说,人们更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而对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则倾向于疏远和逃避,甚至中止这段关系。
想想看,生活中有多少总是找你帮忙或者借钱的朋友,你还保持着联系?
大多能一直联系的朋友,不说每个都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但至少你们常常互相帮助。
能够帮助自己的人际关系,就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
想要建立这样的关系,可以参考以下3点:
①建立自身价值
前面说了,人脉的意义不在于你认识谁,而是你能吸引谁。
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你够牛,就有人找上门。
打造有效人脉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身价值,并尽可能提升这个价值。
你可以做自己擅长的事,然后不断增加自身实力,一开始没资源没关系,你做好了,资源就来了。
千万不要冲着资源去做事,自己能力达不到,资源也帮不了你什么,还把关系得罪了。
②主动性思维
这里的主动性思维,是指换位思考,能够考虑对方的利益和需求,想方设法提供价值而不是一味占人便宜,给别人带来负担。
《高效迭代》的作者冯起升在书中提到自己的一个例子:
早些年他想在微信上认识一个牛人,向他请教学习。
一般人常常是不停地发微博私信,盼望着牛人给自己解答,但这种基于被动性思维的操作往往难以如愿,毕竟这是在给人增加麻烦。
他则相反,不麻烦人家,而是看他的文章后打赏,还发了几次几十元的红包,并表示要把文章打印下来好好研究。
后来牛人就让他加微信,还给他发了很多资料,同时表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问他,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这句话也道出了人脉的关键,你有多大的“可交换价值”,别人才愿意花多少精力在你身上。
③适度坦诚
坦诚,有点类似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中提到一个心理学术语——《616:自我表露》,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套路少一些,适度地自我表露往往可以博取他人的好感,并促使对方进行自我表露,这是增进双方关系的调味剂。
当然,一上来就推心置腹,也会让人误以为你有所企图。
所以,自我表露必须在确保双方关系有一定基础后展开,表露的内容也应当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私密。
其实,要积累有用的人脉,归根结底就是要遵循互惠的原则。
罗伯特•西奥尼在《影响力》一书中提到:
只有一直秉持“互惠”方式,让彼此双赢,你才能持续对别人发挥影响力。
04
150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人一生能维持人际关系的人数大概是150人。
在这150人当中,其实80%都是泛泛之交,比如你的邻居,楼下卖水果的大婶……
对于这些人,你见面时最多也就礼貌地笑笑,有时聊两句,但也只是认识而已,他们几乎不会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剩余的20%,或许给你带来了一些正面影响,比如学校里逼迫你学习的老师,单位“明枪暗箭”激励你上进的同事……这些人是你人生道路上不得不相识的人,彼此互为观众。
但这20%,还不能算你的有效人脉。真正可以称得上有效人脉的,大约只有5%。
所以,你真正需要维系的关系,其实就是你生命中的那5%。
聪明的人,懂得放弃95%的无用社交,转而把时间用来提升自己。
毕竟只有关系平等,才能互相帮助。你自己不行,你认识谁都没用,你牛逼,谁都想认识你,就是这个道理。
记住,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