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点什么,总被事务耽搁。这是我身边人的普遍状态。
怀念高中与读研的日子,这是我为了目标奋斗的时光。我一直认为大学时自废数理化(同学你懂的),工作时自废英语,还保持着进步的可能只有写作。到读研,一开始也是迷惘与瞌睡,只机械地在图书馆寻找,无神地与同学调侃,无望地期待未来会有奇迹。直到一天奇迹突然就来了。
所谓奇迹都建立于长期的枯燥无味。
选择是人自由意志的体现,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能够选择,有选择,都是幸福的事。读研源于一时的愤恨,尽管结果有苦有涩,却让我体验了一把自由的美味。2012年,工作中第一次品尝到辛勤的艰辛与甘美,生活上也收获了爱情的幸福。在这余味的悠长中,祸事悄然而至。我第一次躺枪体制僵化的苦果,这种躺枪成为我最不能接受的局面,仿佛世界都在与我作对,空气中弥漫阴谋的微粒,人人都在密谋着什么。我感到了绝望。
无论何时,有选择就有未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今天来看,当时逃避也好,懦弱也罢,这个选择塑造了我的认知与技巧。在封闭环境的绝望面前,没有什么是比面向外界的自由更美,选择就是这个自由,体现我主观意志的自由,虽然还是束缚在框架内,但起码我超越了现有的框架。选择一明确,我就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放任,当然还有过分压抑后的狂妄,这也为我后面再次面对外界刻意的约束,反思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埋下伏笔。
我决定暂时离开岗位,进学校读研。这是对我某一时期怠惰的弥补,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如离开单位前的状态,进入学校我表现得轻浮、狂妄、自大……这个世界能有的负面情绪,我都有——现在想想都怕,仿佛想用唠叨把这个世界对我“不公”一次性表达完,急于争取无关人员的认同乃至同情,急于掩饰当时并不如意的工作境遇……现实普适的,不会因为你不爽就关照你,个人遭遇不过是大家烧烤就啤酒时的额外加料,或者平常到大家都懒得一提。
忠言逆耳。人越是狂妄,就越对善意嗤之以鼻。老大哥L江西人,既有南方人的精明,也有辣子滋润出了豪爽,多次或严肃或玩笑地指出我为人处事的偏激与不妥。我从没有正视过。
生活很生动,但你不要认为她一直如此。如果我们习惯以玩笑的态度对待生活,当她严肃时你就该被伤害了。
老婆怀孕时,距离我们结婚刚好2年,在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做好一个丈夫,这个问题还未思考成熟,我就又面临如何当一个父亲的问题。但因为老婆孕酮指标一直偏低,2个月时做了人流。然后,就是一系列验证我人品积累的事情,后来证明自己人品着实不好,这期间很多事没能满意地处理。老婆至今都耿耿于怀,我也一直不能释怀。我可算撞南墙了,羞愧、后悔……我不知道怎样表达,可能是困窘吧。
人困窘时会无所适从,但学习会给你方向。就算你漫无目的地翻书,也会在适当的时机找到恰当的出口。恼羞成怒会让人的缺点放大数倍。那段时间,我总想通过无休止报怨与唠叨掩盖内心的羞愧,在别人无法忍受而刻意回避时,只有学校图书馆能容纳我内心的不安。
刻意的学习,成果可以预期;而无意的积累,收获同样令人惊喜。在几乎翻尽了馆藏专业书籍(专业偏门,专业书籍比较少)后,我开始读社会类、文学类、哲学类的只要翻看有感觉就借,然后,某天奇迹就来了。
物随人喜。读研是在广州某校,每次台风过境总是难让人提兴,特别是当时的那种境况。那天,我第一次感觉广州雨天的静谧与灵动。广州的雨总是朦胧着光影之间的婉约,配上广州女子特色的腔调,说不出的静与美。雨中的图书馆笼罩在梧桐与槐树的阴影中,假山、斜径、竹林、树林、浅蓝,停在门口的脚踏车,在草丛间慵懒舔食雨露的京巴、二哈,以及窗口桌边的读者。我是无意间找到封皮已经破旧、页面发黄的《中国哲学简史》,扉页已经破烂,找不到具体的译者、年版。我已经读了5天,今天是最后几十页。书中叙述内容相对易懂,但引用的古文多有生涩难懂处。临近中午,我已昏沉无神,最后一句“人总是要说很多话然后学会沉默。”(大概是这个内容)
心脏突然增压,灵台也突然清明,之前所有的压抑一扫而空。这或者就是顿悟吧。
再次回忆这段美好的经历,我记得当时的难堪、羞愧、顿悟,也庆幸当时从阅读中找到了方向。在这忙碌的季节,向我扔下的书籍说声抱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