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空荡荡的教室,我的心忽而也变得空荡荡的。我与孩子们一年的缘分伴随着期末考试一起结束了。而我明白,这也意味着,我的教师工作第一个年头也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踏入教师行业之前,就知道教育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箴言。当初,我怀着最大的爱与热忱开始了我的“教师梦”。本以为只要有着浓烈的爱心与热情,就没有感化不了的学生。直到在这条路上走了一程,才发现只是自己太年轻、太理想主义。很多时候,你遇到的并非一个个小冰块,而可能是一座座冰山。你仅有一把大火是远不足以融化它的,你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火源。所以,也许光有爱也是不够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你需要的有一颗坚韧持久的耐心,饱含着爱的耐心。你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正能量之源,供给需要治愈的孩子,也缓释受伤的自己。这就像一片新生稻田的守望者,或许,那句话真可以改为“没有守望就没有教育”。而在这点滴感悟的背后,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教育故事。
(一)那一天,你为我打开一扇门
对小方的印象是从一本未完成的糟糕作业开始的,那是开学以来第一次作业。对他的认识还只是作业本上的凌乱字迹,以及入学成绩单上排在末尾的名字。
小方是开学不久才从别的班转入七(8)班的,个头小小的,剪着略有些滑稽的分头。我拿着作业去找他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跋扈作业”的主人竟是这么个腼腆寡言的小男生。我反其道而行之,一开口就夸上他了:“久仰你的大名,我们班的老师都知道班上转来了一位叫‘小方’同学,而且听说他可聪明、可厉害了!”他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抿着嘴笑了。我又趁热打铁,摊开他的作业:“可我真不敢相信,这会是我们小方的作业!”他以为批评要开始了,立马收起笑容警惕起来。我问他为什么阅读都空着不写。他沉默半天,蹦出两个字:不会。我笑道:“这个其实很简单,一定难不倒聪明的小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我用了十几分钟陪着他重读了文章,在我的鼓励下,他不但完成了所有题目而且还做得很不错。我回办公室前一再夸他:“真棒!”他也答应我以后作业都像这样做。
本以为解决了个大难题,可以一劳永逸了。没想到好了没几天,小方的懒病又犯了,作业甚至连交都不交。而且我发现这孩子内心很有想法,但就是极少吐露。有时候问起话来半个字也不说,嘴巴一直紧紧抿着,撬都撬不开。有一次,上课点他回答问题,为了让他开口说话,我硬是等了十来分钟,他站在那儿半天不吭一声,怎么引导也没用,我第一次对他发了火。我的耐心被他慢慢耗尽了,好一段时间我都处于焦躁的状态中。终于,那个早自习,得知他故意弄丢卷子来逃避周末的作业,还装作理直气壮,我彻底爆发了。让他先去办公室找班主任,什么时候把卷子补上什么时候再来上语文课。他“钉”在我面前死活不愿去,僵持一会竟哭了起来。看着他恐惧的眼神,我狠下心来不依不饶地把他拉进了办公室。那次以后,他老实了不少,但我心里却越想越后怕、越不是滋味:万一适得其反,让孩子因此而恨我,那不是亲手毁了我之前的所有努力,把他推得更远了吗?于是我精心准备了一次谈话,让他在办公室与我对面而坐,像朋友那样坦诚地说我的心里话,为我的恶劣态度道歉。末了,我轻柔地说:“老师知道你虽然表面上沉默寡言,但内心里可能比谁都丰富。不管你信不信,其实老师一直都在用各种途径默默关注着你。也许你现在还不太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但我一直都在这儿等着你,等你向我敞开心扉的那一天,好吗?”他至始至终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听着,最后默默的离开了。
我其实并没有报什么希望,可就在这次谈话后的一个多星期,奇迹发生了。那天语文课,我走上讲台,坐在第一排的小方忽然抬起头对着我灿烂地笑了!这样开心而真诚的笑容,是我在他脸上第一次见到。紧接着,他给了我一连串惊喜:上课敢于开口回答问题了,与同学们的互动与玩笑多了起来,课前课后还时不时主动找我聊几句,诸如“这题我又写错了怎么办”、“我字写得好看吗”之类的……最令人欣喜的当然是语文成绩的提升,从开始的不及格到稳定在六十多分,甚至上了七十。
在我的长久等待之后,他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他内心世界的门,而这“芝麻开门”的秘诀就是“将心比心”。我常跟学生们讲起这个成语,通俗的说就是“用我的真心去换你的真心”。用我的一颗心换回全班七十多个孩子的心,这是多么值得的事情。
(二)那一天,你为我点亮一颗星
2015年3月,也就是七年级下学期,我有幸得到校领导信任,又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七(1)班。这个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孩子,网上很多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
起初我并不知道安然是自闭症孩子,只觉得他的行为举止有异于其他同学。他被安排在讲桌右侧,没有同桌。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不翻开课本。你对他说话,他仿佛完全没听见似的,一点反应也没有。而且他总爱用两只手不停地抓脑袋或者抠鼻子,有几次我眼见着他把自己的鼻子抠出了血,赶紧让他住手,可他好像实在控制不了自己。后来我找到班主任一打听,才得知他的情况,基本无法与人顺畅交流。
对于这样特殊而脆弱的孩子,我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小心翼翼保护他。因为观察到他内心非常自卑,很多时候把头埋进课桌抽屉里,偶尔和人对话,头也一定是低成九十度,所以我从来不批评他,以鼓励为主。他还爱钻牛角尖,性格有些偏执,语文考试时如果状态好,可以拿到七八十分,而若是状态不好,认定自己写不出这篇作文,就会整整一个小时抱着头只字不写。看着他的空白卷和痛苦得皱成一团的脸,我不忍心逼他,只有一遍遍鼓励:“你的作文很真实,老师很爱看!试着动动笔吧。”次数多了他也开始自觉地写。有一次以“渴望”为题作文,他写的是《渴望放假》:“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考试经常没考好,同学们都说我是傻子,我也常常因为犯错被家长打。上了中学后,我感到学的知识比小学还要难,还要多;老师比小学时严厉,我开始讨厌上中学。星期一到星期五是我最厌恶的……到了周末,就不用受这么多苦了。睡觉睡到十二点也没有人叫醒我;做完作业后我可以去公园里散步,和朋友们打羽毛球,在家里看连续剧。”短短几百字,我看完却一阵心酸。一个自闭症孩子,承受得是否太多太重了呢?这样的压力或许是平常孩子也无力应对的。我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渴望看到你快乐,渴望倾听你内心的声音,渴望和你做朋友!其实我一直觉得你很聪明,也很懂事!相信自己,你能行!!
曾经看到一个心理故事,说的是一个心理障碍者,他总喜欢打着伞独自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还坚持认为自己是一只蘑菇。别人都说他是精神病,只有一位医生,他也打起伞来跟这个人一起蹲下来,并打招呼说:“你好呀!我也是一只蘑菇。”医生告诉他,他们是一类人,在医生看来他的举止一点也不奇怪。后来患者变得开心起来,并与医生变成了亲密的朋友。很多心理顽疾都是跟心理暗示有关。既然他无法走进我们的世界,那么我们何尝不试着走入他们的世界拉他们一把呢?于是我每次都尝试蹲下来用同等的高度与安然对话,一遍遍缓和地问他,他慢慢放松了戒备,开始跟我交流,至少有问必答。
日子一天天流逝,直到我生日的那天,他亲手捧着一个小小的蛋糕,站在我面前,低着头用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这是我给你的。”我一时语塞,竟忘了说“谢谢”。仔细看那个被同学们嘲笑的面包,上面的黄桃果酱已经粘得包装上到处都是。我赶到他座位旁对他说:“谢谢你的礼物!我非常喜欢!”可他瘪着嘴不开心地说:“这个礼物不好,我放在书包里它就变成这样了。下次买个好点的礼物……”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天空星星都亮了。这个“星星的孩子”在我的世界里不声不响地为我点亮了一颗最闪光的小星星。
面对这个孩子,我感动、欣慰、愧疚。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一切,又怎能享受这样的回馈。回到家,我和妈妈一起分享了这个贵重的小蛋糕,味道独一无二,美极了。
(三)那一天,你我一起流下眼泪
家长们常说十二三岁是最令人头疼的年纪,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好像浑身长满了刺,见谁刺谁。在我刚上班的半年里,青春期的问题并不突出,刚升入初中的孩子都在努力适应新环境,表现得乖巧听话。但是到了下学期,情况悄然发生了改变。各科老师都反映说学生变得难管理了。而我这个已经从青春期走过的人,这次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的威力。
七(8)班有个叫小宇的男生,长得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的惹人喜欢。他是个外向健谈,很有个性的孩子。我在七年级开学之初就发现了他画漫画的特长。他爱画并且画得好,随手几笔总能惟妙惟肖。有一次过圣诞节,他不屑于与其他同学一样互送苹果,另辟蹊径在香蕉上涂涂画画,硬是变出一个生动的“小海豚”来送给我。我拿回家给爷爷奶奶看了,他们都连连赞叹画得形象。孩子有这样的技能是值得高兴的事,所以我从不反对他画画,甚至在书本上,只要不是上课时间里画,我都鼓励,有时还与他用书画交流互动。在我的课堂上,小宇总是那几个最抢眼的学生之一,不论是思考问题还是诵读文章,他总是跃跃欲试,表现欲望很强。我也经常请他为大家读课外文学作品,并且给他很高的评价。但通过与小宇的母亲交谈,我得知他在其他课上并没不是很爱展现自己,相反有的老师还用“沉默”来形容他,这与在语文课上的表现截然不同。他妈妈说他爱上我的课,回家常常提起我,说明他把我当做信任的人,愿意向我敞开自己。我听了这番话十分激动,也很受鼓舞。觉得自己一直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从各方面肯定孩子,心血真没有白费。那个学期我们相处的非常融洽愉快。
然而令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下学期期中考试以后,课程已接近尾声了,而剩下的复习时间还有一个多月,我于是想多给孩子们补充一些课外素材。刚好我们有一个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的,很多孩子最近都在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就想借此契机开个故事会,让学生到台上来分享或者为大家讲读自己喜欢的有关动物的故事。上课不一会大家都很兴奋却又有些胆怯,一时不敢主动举手,这时有个姓曾的同学自告奋勇的要上台为大家读一个有关狼的故事,我欣然同意了。可惜的是,曾同学虽有一腔热情但是阅读水平却有些欠缺,遇到不认识的字容易紧张卡壳。起初教室里有些小的骚动,有的孩子在底下偷偷地笑,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大家也就忘了这点缺陷,聚精会神起来。我听了一会,开始在教室里慢慢巡视。结果走到教室最后一排小宇的座位旁边时,发现他在叫别的同学玩游戏,压根没听。之前我一直想让他上台去读,但不知为何他一改上学期的积极,装作一副毫不稀罕的样子,拒不参加。结果这会儿别的同学上去读,他又在下面捣乱。我问他怎么不听,他竟“义正言辞”地向我示威:“他读得这么烂,我为什么要听?听他读简直是折磨我,浪费我的时间!”“那你认为你读得比他好吗?”“比他好多了!”“既然你读得那么好,那么请你上去为大家读读吧?”我好言好语问道。“不,我嗓子疼,才懒得去!”他气呼呼地大声回敬我。
我于是又想起这学期他的种种细微变化:上课不那么踊跃了,但是变得喜欢辩驳其他人的观点,并且表现出一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而又不屑的态度。甚至有一次我们在讲一篇课外阅读文章,他不知怎么异常气愤地起来质问文章作者凭什么用一个长者的姿态对他们的童年指手画脚。其他同学都莫名其妙地望着他,说并没有读出他的这种感觉,作者只是在怀念自己的童年罢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孩子为什们变得如此有“攻击性”,好像要反对一切。后来想想,这大概就是青春期的表现之一吧。从心理学上来说,青少年的“危险期”也就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年龄大概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正好与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的年龄相吻合。这个时期的少年,由于身体状态的剧变,逐渐引起内心世界的发现,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精神越来越强。他们不愿再做模仿者与执行者,而是力争成为发现者与选择者。他们想要证明自己是个有独立思想的“大人”了,却往往用力过猛,表现出反叛与逆反。
那节课下课前,我第一次批评了小宇。告诉他那样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即使同学读得不好,但起码人家勇敢尝试并且乐于奉献。自己既然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对做了的人品头论足呢?事后,没想到教育效果没达到,反倒激起了他莫大的敌意。我收到了一张言辞激烈的抗议书,里面的话语我不忍卒读,硬是分了三四次才看完。不能相信前几个星期还给我写信、塞纸条、画漫画的贴心小男孩怎么转眼变成拿着文字的匕首要来刺我的人。文中坚持说自己没错,我批评他是在用“有权人”的权威压制他,等等口不择言。我倒不是气愤,而是寒心,难过得想要躲起来。恰巧班主任经过,抢过去先于我读完,气得要叫家长来。后来我去上课也就把这件事先放一边,静下来想想也没什么,孩子正是容易冲动的年龄。
下午放学的时候,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先是小宇的好朋友替他送来一封道歉信,上面是他一贯图文并茂的风格,写着:“刘姐姐,大人不计小人过,能原谅我吗?”看完我忍不住笑了。过了一会,我正准备下班,却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了踌躇的他——耷拉着脑袋,忐忑又害羞。他说想跟我谈谈,于是我带他到安静的走廊上。他开口便是道歉,而我未开口却已原谅。我俩临窗而立,说到情深处,我们都哭了。他说:“我本来只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关注,故意不上去读。没想到我会变成《农夫与蛇》中的那条蛇。班主任告诉我,如果不是您,我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参加上次的经典诵读大赛。您那么信任我,给我机会让我领读,我临场忘词表演砸了您却半点没有责怪我,反而一直鼓励安慰我……”说着抽泣得停不下来。我揽着他的肩膀说都过去了。作为老师,我本不应该在学生面前掉眼泪,也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和学生一起流泪。然而真情所致,不能自已。所有的委屈和酸楚都被这泪水冲刷掉了。孩子们就是这样,上一秒口无遮拦,能让你心如寒冰;下一秒又难过懂事,让你感动落泪。其实当教师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很多无奈不能为外人道。但是不管怎样,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本心并不坏,只是不知道怎样理智的表达。所以不管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别跟他们较真。有时候,原谅与包容恰恰是最有效的教育。
谈话结束前他问我:“那么,老师,我们还是朋友吗?”我笑着说:“我也想问,我们还是朋友吗?”然后他咧着嘴笑了,伸出手来,和我紧紧握了握。“老师再见!”转身像小鸟一样,快活地飞走了。接下来的小宇又变回了那个幽默可爱的开心果,并且温顺许多,这次风波让我们更近了。
尾 声
都说守望者是孤独的,其实不然。因为他们身后还有一片生机欢腾的麦田。短短一年里,我倦怠过、迷茫过,有得有失,有笑有泪。最后一节课上,我为孩子们放了一首《骊歌》,不想煽情所以没多说什么,结果有几个小姑娘小伙子眼睛已然先红了。这一年,我们是一起成长的。我由一个只凭一时热情的守卫者,成长为了一个凭借教育信念前行的守望者。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他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我的教育之路还只踏出了第一步,而像冰心说的,只要生命道路的两旁有情、有爱,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教育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注:文中孩子姓名均为化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