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这十几年的光阴都在找寻所谓一个情怀,为了在每一天的生活里找到意义。可能从小学时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就在向往这种说不尽的情思,在这首古诗的短短二十字中对我的情感进行最初的启蒙。可能我从没有挖掘太多的精髓,但心中已有了明月光。
谁会独坐敬亭山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又有谁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独钓寒江雪。可小时候的我没有这种烦恼,只有对这种辽阔无边的感概与想象。但人越长越大就会读得越深,孤独乃人生的终点。因为没有人一直陪伴你一同去往你的精神世界。这两首诗是李白和柳宗元年老时写的,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将这两首诗给阅历不多的小学生读。但是后来明白小学生才是最能够逐步读懂的阶段,人的一生都要带着思考去体验他所学习的东西。后面才可能在某时刻想起那时的无忧无虑与这时的孤独感。
初中时好像平平淡淡的,一个刚脱离父母的怀抱的孩子必须要学会独立。那时又有什么在给予我新的力量,学习的压力灌住在稚嫩的背上,未知的生活与人际交往扼住手腕。一切好像都有迹可循,是《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山河堵塞或金石玉食下的迷惑,人生都会找到方向。是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使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们依然有爱的人与这世间可以吐诉的月亮。我们在向往高处的时候,也要思考此时不胜寒。又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下乐观的刘禹锡,在人生的无常下与好友倾吐心声,二十三年弃置身又如何,一杯酒长精神即可。虽然人生没有顺风顺水,但也劝慰自己。太多的诗是在感叹人生无常,但也又有向前看的态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告诉人们悠闲的态度可以治愈人生的纷纷扰扰。文天祥又在南宋灭亡时豪壮地写下《过零丁洋》,即使人生起起落落,但丝毫不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能每一个诗人都在与我对话,在讲述他们的故事与人生态度。也许他们没有使自己的故事被时代的听到,可后来更多的人听到与理解。这里不单单是考试下的应付,而是人生的共鸣与体会。
也许高中生才真正地走进诗歌的考场,但又是另一个感悟阶段。是离别与孤独开始的阶段,是生活不如愿刚开始的阶段,因为有一场名叫高考的考验。这里决定了你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点的延伸长度,确实这里藏了太多的人的青春。开场便读的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这是青年毛泽东对未来及过去的思考,表达鹰击长空,指点江山的伟大抱负与少年意气。高中之始,便激励高中学子。也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
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尽人生无常与诗人那丰富的想象勾勒时间与空间的跳跃。这是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底气,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伏笔。这被称为李白最豪迈的诗,却也是我认为最遗憾的诗。也有最意难平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何人困在这中间,说不尽的苦楚皆由雨雪所言,但苍翠的杨柳却成了过去的风景。也会有浪漫却悲伤的诗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离骚。即使我品性高洁如兰荷,但小人的言语还是将我刺痛。这是屈原表达高尚情怀却不得不伏清白而死直兮,可能从这里就注定汩罗河的孤魂,也才会有后来的《渔夫》中举世皆浊我独清。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在我心间开辟一片净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生活。能回归大自然何尝不是一件美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更是能够体会他的志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不愿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向往这自然的随心所欲。这里是陶渊明给予我的一片净土。
苏轼在我的心里是乐观的,但是人怎能不悲。即使是他的《定风波》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会有所感概——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或是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前奏,却也只留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看到的苏轼是柔软的又富有弹性,不然怎会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以及“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有对爱人的怀念以及对春景的感概,苏东坡也只是一个凡人,但他却是少有的乐观派诗人。给我印象最深的哲理家或许就是他吧!
也许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是一缕窗边的清风吧!两宋之交,物事人非,也许只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才能看懂人生。也许只有“生亦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才能发现她的刚强,也许“何须深红浅碧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才能描述这个奇女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又是怎样一个人能这样将人生的无常赋予人性。李清照有很多面,却唯独没有失去傲骨。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长恨歌》可能是我高中的背诵和阅读恶梦,但这是白居易平白叙事中最经典最美的两首诗。都是对红颜遭遇的感叹,却又是从他人的遭遇挖掘了自己的影子。既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初到长安便被调侃长安居行不易,但白居易的才华确实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总活在李白的阴影。但名声都是当时的大诗人,可能白居易是凡间的仙人,而李白是谪仙人。白居易是唐我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之一,他的《观刈麦》直指当时的税赋重与农民的辛苦,一句“足蒸暑土热,背灼炎天光。”就说出无尽的辛酸。又是卖炭翁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就是我心中的那位“多情人”。
又是谁在用一生感叹时世与遭遇,三壕与三吏写了多少的辛酸,即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无法在晚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忧天下,却始终不得重用,老年还经历安史之乱,只能写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怆感言。又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春望》,家国何在,杜甫的诗永远都很精练,他这个人是李白的迷弟,但却是唐代现实主义的丰碑,可能更像是一位旅人,看了太多的人生疾苦与人生大起落,就真的只有诗中才能安慰他。
谁最猖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就尽现一个狂与傲,再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奇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奔放,那谪仙人李白就从天上而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是那仙人之势,以至于把杨贵妃写得那么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对,一生不被重用,一生却是盛名与潇洒。他可能就是我眼里的明月吧!照亮了旅途。
诗太多了,以至于每个人越读越能发现自己的灵魂,在各种类型的诗中,有太多的人,但他们都有相似的灵魂与遭遇。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我的影子,从最早的《诗经》就挖掘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对自我与社会的思考。《关睢》与《蒹葭》中对男子对女子的追求是那么的唯美,也有《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誓言流传千古。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豳风.七月》对各个季节的描写和生活劳苦的感叹。也有《郑风.将仲子》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来说流言蜚语。亦有《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的悼亡与对人生的思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前面是小雅的《蓼莪》既是对父母养育的感谢又是失去双亲的疼痛。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黍离》中对社会的思考,真的忧思这个王朝。《诗经》名句倍出,许多人为孩子常从中挑选,意义深远并且很美。我们需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深读,既是找寻生活的背影,又是享受美与窥探当时的社会。
千古以来,不缺人写诗,也从不缺人读。但谁能读到灵魂里那才能入一条大河,这奔流不息的河中掀起无数个浪花,多少个璀璨入了谁的眼帘。也不缺爱诗写诗之人,将风景,人物等所见所想之物融入构想的诗句中。可以在我们的一生有所启示,可以震憾到你的灵魂。也许感动就藏在你那个因诗而跳动的心里与脑中所引起的想象中。彼知我言,谢君一览千古留芳,揽月读万卷,生万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