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杰老师《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一到上文言文就特别讨厌自己的课堂,也想像现代文教学一样灵动些,但老是生怕字词翻译不到位孩子们考试考不了分。于是处理文言文的教学,可谓强权霸道、简单粗暴,逐字逐句唯恐有遗漏。一篇精美的文言文被残忍的“肢解”成“文言碎片”,满堂冰冷刻板的虚词、实词、句式。文言文只被看成了文言,而忽略其真正的身份——文学。如此繁琐,如此机械。自己累死,学生闷死,课堂上不再泛起一丝情感的波澜。
今天看了徐老师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拍案惊奇,多么灵动又有意思的课堂啊!原来文言文也可以这样上?!
王荣生教授提出,“一篇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徐老师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
检查预习。抛出系列问题——移山的原因、移山的准备、移山的方式、移山的艰难、移山的阻力、移山的结果,兼顾了“文”和“言”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学生在文本中筛选答案,徐老师一一追究“惩”、“而”、“箕畚”、“反”等实词、虚词的用法,出色地落实了“文言”字词句的教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学生根据这六个问题,层层推进,整体把握了文章大意,梳理了本课的行文思路。一个环节,既把握了文意,又理清了思路,可谓一石二鸟。课堂趣味盎然,学生印象深刻。
探究“愚公精神”。愚公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在问题的驱动下,徐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一个个细节中品读出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方面面:勇气、胸怀、乐观、眼光、坚韧、主见、实干、自信、威望、有方法。在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愚公精神的点点滴滴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这一环节,进一步体现了“将文言文当作文章来教”的教学理念,将“文学”和“文化”的教学渗透于无形的文本阅读中,完美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对于愚公精神的品读和学习。
以“笑”切入。激发学生的联想,深入理解“移山事件的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徐老师步步追问,带领学生再次深入文本,生成了“北山愚公长息而笑曰”、“河曲智叟笑而亡以应”、“帝笑感其诚”等语句及精彩的解读,具体分析“诚”,赋予了愚公精神新的意义——你只管顺应自己的心意,全力以赴去做事,其他的,交给天意。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将文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徐老师的这节《愚公移山》,是真正体现了“文言文”的特点,一堂会被我上得乏味的文言文课程,在这里瞬间变得活跃、有内容。徐老师把文言文当成文章来讲,又把文言、文字、文化落实到文章之中,尽显教学艺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反思自己的课堂并告诫自己切记:文言文首先是“文”,是“文”就必然有内容与思想的承担,如果忽视了这点,那还不如让学生去学《古代常用汉语字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