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能有力地反驳一个观点时,我们对它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当你对所有选项的理解都非常深刻时,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听书笔记|学会选择关于作者
作者谢里·戴斯特勒,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康特拉考斯特学院的教授。长期以来,她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工作都是批判性思维。她在这方面的专业性得到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的赞赏,而这本书的出版商也正是培生教育出版集团。
关于本书
本书的英文版已经出到了第六版,是一本非常经典、专业的书籍。在本书中,作者谢里·戴斯特勒并没有一一说明每件事情应该如何具体地去做选择,而是系统地为我们阐释了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帮助我们做选择,以及做选择最关键是要把握哪三个方面:做选择的前提、过程,以及做选择时要小心避免的陷阱。
所有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要面对无数个选择,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可以说,正是这些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帮我们做出好的选择吗?
本书不是在说应该怎么具体地去做选择,而是说,要做出好的选择,必须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帮助我们把握好做选择的三个重要方面。这样,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选择问题,都能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做出最佳选择的前提是什么?
在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论证”,是什么。
论证,就是要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它是由论题、结论和论据构成的。论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东西,你要做选择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论证的结构呢?这是因为,想要保证选择的正确性,就要先把握好论题,搞清楚你要思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如果没有把握好论题,会怎么样呢?
一旦原本的论题被扯远了,那我们讨论的就不再是原来我们要讨论的东西,我们的想法,还有选择也会出现偏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论题,确定我们讨论的始终是一个东西。
不仅是我们自己在讨论的时候要把握好论题,我们也要留心别人对论题的把握,尤其是那些要通过别人的回答来做选择的问题。
所以,根据别人的回答做选择的时候,也要看看别人有没有把握好论题,有没有答非所问,千万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上面讲述的是第一个重点内容,做出最佳选择的前提就是要把握好论题,确定我们和别人在讨论的东西始终是同一个,只有这样,才能相对容易和正确地做选择。
把握好了论题1接下来做什么呢?接下来就要来看一看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看我们做决定的依据是不是有道理的。但是,想要做出最佳的选择,不单单是要考察论据,还要学会辨别推理中出现的各个因素。这也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做出最佳选择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要用批判性思维来权衡推理中出现的各个因素。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要怎么用批判性思维来权衡别人的观点。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观点分成论题、结论、论据来一一说明,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把这些观点还原成论证的方法来进行考察。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根据别人的观点来做选择的,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做选择。书里把它叫做“价值假定”,就是我们对某件事、某个东西的观点、理念、原则。
也就是说,在面对选择之前,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价值假定。
作者认为,因为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脑子里会有很多价值假定,这些价值假定会有所冲突,所以我们才会很难做选择。而想要做出最佳选择,就要用批判性思维来权衡各个价值,然后在各个价值假定里面选出最重要的那个,这个过程也叫做“价值占优”,哪个价值假定占据了优势。
如果是要对一些涉及到道德或者伦理价值的事情做选择呢?也是一样的,要在做选择之前用批判性思维权衡各个道德和伦理的价值。
生活中,除了价值假定会影响我们做决定之外,“实在假定”也经常影响我们做决定。实在假定有点像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观念,我们总是会想当然地接受这些观念,一般不会意识到,这些观念有时也靠不住。所以,懂得用批判性思维来权衡实在假定非常重要。
比如说,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说的是,如果头发没吹干就出门,或者穿湿衣服,就会感冒,这就是一种实在假定。通常有这种实在假定的家长们,到了冬天,肯定会把自己的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孩子着凉了。他们自己一般也绝对不会头发湿漉漉地就往外跑。你看,这就是实在假定在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是,在你决定要不要在冬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头发没吹干坚决不出门之前,有没有权衡过,这种实在假定到底对不对呢?对于我们提到的这个实在假定,大多数的医药专家会这样跟你说: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跟阴冷潮湿的环境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要有批判性,要权衡各种说法,不能光听医药专家的。
把握好了做选择的前提,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来权衡做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下,在做选择的时候要小心避免哪些陷阱。
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看看产品的广告是怎么说的,然后再决定买哪些产品。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这些说法:这种面霜有助于减少粉刺,这种牙膏有助于杀菌,这种枕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大家发现没有,这些广告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有助于”这个词,这种词我们把它叫做遁词,它们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含糊不清。除了有助于这个遁词,我们还经常听到其他的一些遁词,比如:几乎、可能是、专家认为、研究表明等等。
那么,你知道这些遁词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吗?如果广告里面说,这种牙膏有助于杀菌,那么实际上,商家并不肯定这种牙膏一定能够杀菌,他们只是承诺了牙膏也许可以帮助杀菌而已。再比如说,药物治疗的跟踪系统广告说,有了这个药物治疗的跟踪系统,你几乎不可能会忘记按时吃药。或者是某些程序运算软件的广告说,这款产品几乎不会出现任何故障。这些使用了几乎这类遁词的广告,会试图通过这些词语,让消费者过高地评价它们,但实际上,这些产品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
还有些广告经常会用高达、多达这种说法,比如,除臭剂的广告说的是,这款除臭剂将给你多达12个小时的清新空气。还有商场做促销的时候,经常说低价促销,高达80%的折扣。如果你被这个大的数据给套路了,那你就很有可能会掏钱买东西,但是要知道,这种遁词的数据范围是从零开始的,也就意味着,除臭剂有效的时间范围是零到十二个小时,折扣的力度也是零到百分之八十,你并不可能真的能够享受到最大效益。
另外,生活中,我们经常喜欢听取专家的意见,研究的结果。因为大家觉得专家和研究的结果,一定比自己更专业,更科学。不可否认,专家确实在他们的领域比我们懂得更多。但是,很多广告也利用了这一点来给大家设圈套,在宣传某些产品的时候,说是专家的意见,是研究的结果。但具体是哪方面的专家,哪个专家,具体的研究是怎么样的,都没有说清楚。要知道,专家也可能为了利益而说某些产品好,研究如果不符合研究规范,随便找几个人做做实验然后得出结论,那都是不可信的。
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掉到语言的陷阱里面,尤其是含糊其辞的说法,一定不可以随便就相信。
在这里,作者还提到了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叫“认知失调”,如果陷入这种状态,也会让我们做错选择。
认知失调的意思是说,当有证据和我们的观点相冲突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找一些方式来缓解自己心里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陷入了认知失调的状态,人们还会尽可能地合理化自己的选择。
比如说,你刚买了一辆车,然后有一天突然在消费者报告上看到说,这个车的性价比不高,传动系统有问题。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对这个报告做出合理化辩护,会觉得车用一段时间都会出现问题的。你看,那些越喜欢给自己做合理化辩护的人,越难认识到自己判断中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