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
“可我只有你了”
《我的姐姐》可以说是清明节档期的一个黑马了,其实早在上映之前,我就在各个平台看到了预告,可以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期待值很大。
电影主要围绕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抚养陌生弟弟的问题上所展开的一段有关社会亲情的故事。
父母车祸离世,留下一双儿女,所有人都告诉姐姐,弟弟是你的责任。
可事实上她与弟弟不过两面之缘,若不是血缘关系在,在我看来两个人就像是陌生人。
安然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观念被毒打,被篡改高考志愿,始终活在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阴影里,始终是家庭的边角料。
她只想逃离这个原生家庭。
高中毕业后,拼命地挣钱,不向家里要一分钱,拼命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想被这个家庭所束缚。
还有一个姑妈的形象,她有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却因为家庭放弃了自己想要走的路,她被束缚成了一个陈旧观念的女性,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家庭,永远走不出这个圈。
不难看出,姐姐和姑妈是社会基层部分女性形象的缩影,包括整个影片都包含着中国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不同年龄段的人所拥有的不同三观,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与探究。
在独生子女政策阶段的父母多以传宗接代为主,毕竟从老祖宗传下来的思想并不是容易改变的。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很难想象的到一个家庭为了要一个男孩,继承自己所谓的家庭,传接所谓的宗代所付出的一系列努力。
“生儿子就这么重要吗?”
如果在十年前问这个问题,我想很大一部分的答案都是“是的,重要”,甚至这是当时家庭矛盾来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的家庭中,我奶奶就很看重传宗接代,但庆幸的是我前面有哥哥,所以我并没有体验到很浓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我曾经问过爸爸:“生那么多孩子,有没有什么特殊感受?”几年前我爸的答案还是:“孩子多是福,养儿防老,老了就知道了。”
虽然我不太理解他口中所谓的养儿防老到底指什么,我不认为女孩子不能养老啊。
随着家里的生意起起伏伏,家庭纠纷矛盾的不断,在我进入大学之后的一次和爸爸的谈话中,他告诉我:“其实养孩子也就那样吧,现在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生儿,你给他成家立业,却不能指望他帮你。”
爸爸说完之后我读不出他的眼里到底是无奈还是后悔,或许是都有吧。
这不禁让我对影片中安然阻拦正在转院的高危产妇的片段深有感触,剧中安然撕心裂肺地吼:“生儿子就那么重要吗?你都已经有两个女儿了!“
得到的只有病人一句:”我要生。“
看啊,这就是观念啊,不同的社会背景滋生出不同的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思潮。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小年轻不想再生孩子甚至是不再想结婚了呢?”
或许这个问题看完《我的姐姐》就有答案了吧,我不是很想评价这部电影好与不好,喜爱不同,不能强求,但我的感触很深。
对父母辈婚姻经历的失望,对自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一切不敢回首,这就是原因。
我听过很多朋友的故事,看似幸福和睦的表面下都有难念的经,不是他们自私不想后半辈子都围绕着孩子和家庭转,而是害怕孩子会经历自己所经历过的,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幸福的生活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安然的经历我很心疼,但毕竟不能感同身受,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开放,传统观念不能说已经改观,但在逐步向阳,新时代下的思潮或许正向着理想化前进。
姑妈告诉姐姐”套娃不一定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希望新时代背景下的安然能有自己喜欢的路,喜欢的生活。
我可以理解父母的执着,既然不能拥有美好的以前,那就好好期待自己的未来,毕竟你的世界不会只出现一个人啊。
愿大家都能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熠熠生辉,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走,直到灯火通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