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312/1a05ddee5927c8f4.jpg)
前些日子,我和朋友一起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边漫步。深秋的北京,迎来了难得的大晴天,虽然不是节假日,但昆明湖畔依旧是人头攒动。时过中午,我和朋友走到湖边的一个游客服务点买了两个热乎乎的煮玉米,捧在手里却不知道在哪里吃合适。游客服务点的椅子上已坐满了人,外面则除了石头台阶没有可以落座的地方。
正在我们东张西望、兜兜转转的时候,我们看到游客服务点的南墙边上,有一男一女两个四、五十岁的欧美游客,正旁若无人地伸着四条长腿,摊手摊脚地坐在墙根的石板地上。他们把头舒适地靠在砖墙上,闭着眼睛、迎着太阳,惬意地享受着秋日最后一抹温煦的暖阳。午后的阳光把他们俩那棱角分明的面庞,照得明亮又柔和。对面的一位拿着单反相机的大叔,已静悄悄地将这难得的一幕收入到自己的镜头之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312/280f57ddab5398bd.jpg)
而周围熙熙攘攘跟团的游客们却依旧匆匆挪动着自己的脚步,一群一群、懵懵懂懂地在导游的带领下奔向下一个景点。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来颐和园仅仅就是领略古典建筑,观赏古木奇花,或者荡舟碧波。而这两位外国游客此时此刻却无视周围的美景,静静地坐在太阳下面,享受异国古老园林中凉风拂面和温暖的阳光。
受到这两位外国游客的影响,我和朋友两人相视一笑,也坐到一旁的台阶上,浑然不顾是否会把精致的衣装弄脏,一人捧起一个老玉米,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312/9b3f4f291c40fa3d.jpg)
当国人逐渐变得有钱有闲以后,人们在节假日里不再满足于走亲访友和在家附近游园,而是搭上飞机、坐上火车或者乘着长途大巴,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乡村城镇,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观光游览。但不少人的旅游观念还停留在“到此一游”上,俗话说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特别是现在的一些旅行社搞的什么“一日游”、“几日游”之类的旅游项目,看似该玩的都玩到了,但时间安排得却相当紧张,游客在景点几乎都是浮光掠影地匆匆一瞥,从根本上失去了旅游的真正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312/f0f7a245ea752c0b.jpg)
中国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旅行的目的和读书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旅行中,我们不仅要用眼去看,还要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舌去品,用肌肤去触摸,更要用心去感受。旅行不是为了拍拍拍,让自己的朋友圈里显得绚丽多彩;也不是为了买买买,让自己的物质负累更加沉重;更不是为了啪啪啪,给自己一个放浪形骸的机会。
我们旅行是为了暂时放下生活的负重、停下按部就班的脚步;我们旅行是为了在一个充满了新鲜事物的地方,打开心胸接纳那些不同于平常的生活元素;我们旅行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命,洗涤我们的心灵。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312/3189090d4cf442cb.jpg)
今年八月份,我和朋友在川藏线上拼车自驾,一路上看到很多的骑行者和步行者,他们时常与我们的四驱越野车并行,风雨无阻地走在泥石流频发的路上,乐观而坚定。而在拉萨,我看到很多旅行者和当地人一起,坐在喧闹的甜茶馆里喝茶,凭几块钱的茶水消磨一下午的时光;也看到夜深人静的大昭寺广场上,有人跟着臧民们一起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有人则坐在地上抱着流浪狗发呆。
一天晚上,我在布达拉宫对面的街道上遇见一个20岁出头的江苏小姑娘,她坐在路灯下,为我在手上描绘了生动的海娜手绘。她告诉我,她来拉萨后每天晚上都会来这给人画手绘,挣了钱去交房钱和饭钱。等天冷了,她就离开拉萨,继续去别的地方看看,但绝不会花家里的一分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7312/32b33fe8aa0afb45.jpg)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是心跟着脚步一起走走停停,是心灵从现实生活中的抽离,是人对天地万物新的体验和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