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相通的,它适用于各个思考的场合;思维是有模板的,用上固定的模板是思维的捷径,它能帮助你清晰快速地输出你的想法。思维力关联表达力,摒弃华而不实的语言,用有逻辑有想法的思想去分析问题。
写作文需要思考角度,构思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我的心爱之物》这篇作文中,可以从外形和事件两个角度围绕这这个物进行论述,外形还可以从气味、外形、触感这些方面去描绘;《家乡的变化》可以从环境、工作、生活、医疗等角度进行分析家乡变化;阅读题的简答题分析说明方法的好处可以从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这三个角度去分析这个修辞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考研中的论说文也是找到题目中所需要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比如个体、企业、国家这三个方向去分析企业的生存状况或发展前景。这一点一点的小角度构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以归类到自己的小角度下面,然后新的内容生成新的角度,不断扩大大脑的思维网络,像树的根一样,越往下分叉越多,扎根越深,越能汲取营养。
评课需要角度。每次的语文教研语文老师六个年段分成六个角度去思考这堂课的优劣,例如上次轮到我评课,角度是“深度学习是否在课堂产生”,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深度学习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老师的问题,是不是评价、思辨性的问题,观察教学设计是不是层层递进,达成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站在不同的观课角度看课,看到的课也就不同。画素描也是这样,一个立方体,坐在侧面,正面,斜对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阴影分布都是不一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样的观察思考问题的方式受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行业。
影评书评需要角度。看完一部电影仅仅会说“好看”,应该怎么说“好看”才让别人觉得你就是看出了点什么呢?从电影的拍摄手法、导演、演员、现实与虚构的关系、传达的价值观等等,昆汀、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等不同的导演擅长拍不同类型的电影,有的科幻、有的大气恢弘、有的情感细腻、有的黑暗恐怖、有的充满了人文艺术、有的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写书评也一样,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故事的价值观、人物形象与现实的关系去分析一本书内容,一本书找准一个角度包含整本书的内容:仁义礼智信达雅真善美······例如《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作者简·奥斯汀是一个写作风格鲜明的女作家, 对情节和结构的掌控过人,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英国中产阶级崛起的时期,传达的价值观是女性的情感与理智,自由与规范的平衡。这样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避免了语句的重复和啰嗦,传达的信息完整有想法,是训练过思维的有效表达。
小学语文课本也是有思维的体系。语文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选择不同体裁不同作家的优质文章,有爱国、乡居、成长、童话、策略等方面的文学主题,课文也是条理清晰,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文章脉络。比如《太阳》就是从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去介绍太阳,《松鼠》更是围绕不同的方面介绍一种动物:外形、性格、活动、习性,全方位立体地将一只松鼠给读者呈现出来。就连杂志的投稿也是有思维体系的,《读写》杂志每年围绕一个大主题,围绕着这样的主题生成十二个小主题,围绕中国传统美德生成:爱孝助和诚礼俭谦善志智美;围绕时代精神生成:新兴真·······每个主题环环相扣,共筑完整的思想体系。好的书是有好的角度在支撑。
看论文、听讲座更是从作者所分析的角度来判断他们的好坏,他们提出的观点就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最近在得到上听课程《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许岑从学习方法、任务驱动、制造反馈、突破瓶颈等角度教给听众有效学习的方法,听《吴勇的写作基础课》写具体也可以细分成:声音、动作、情感等方面写具体的方法,手把手细致地教,就是实在地教给学习者能拿来的方法。
角度可以横向地平行推进,也可以纵向地层层递进,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依赖于好的角度,万事万物的思考方法都是相同的,首先要成长成一个会思考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