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岛:12期二连三排五班九号,代号:12-2359。
一、行动营的相对论现象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相对论,打了个比喻:
E=mc^2坐在火炉旁,你会觉得时间很长过得很慢;和美女聊天,你会觉得时间很短过得很快。
如何既能感觉时间很长,又能感觉时间很快呢?
这个地方就是行动营,让你感觉时间既长又快。
☞ 刚参加行动营,每天的读写说,打卡催卡,各种活动,让你目不暇接,不断地突破。相比于岁月静好的舒适平静,开始几天的时间对我的感觉就是填充了很多的内容,顶得上之前几个月的输入。因此时间仿佛过了很长。
☞ 等到今天写成长手册,蓦然回首,又感觉时间很快。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走的是22天酸甜苦辣(再加点盐),留下的是自己的收获,老铁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这就是相对论描述的时间个体感受性:参加行动营,22天转眼即逝,如白驹过隙。但因为充实,不断地突破,感觉过了几个月那么长。状态的变化才能真正感知到时间,这种体验,参加了并且投入了自然能感受到。
二、变化和收获
行动营的故事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和变化也很多,具体说两个点。
(一)写作
(1)从技术流到故事流
之前因为工作原因,写文章一般都是逻辑性的干货文,洋洋洒洒的针对特定用途的文案。但这种写法在这里不受欢迎。刚开始不适应,后来不断摸索,不断试验,转变写作风格。
首先是根据素材,阅读原书,提炼书中的结构和要点,并仔细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背后的意思,寻找灵感。
有了基本的思路后,开始想一个个故事,用各种身份来讲:从幼儿园园长到小学老师到教授到总统。
先后请来著名的非现实人物小明,后来爱因斯坦,克林顿等等都来助阵。
接着又想了N多的小动物,可怜的小动物在脑中被虐了十几次,先后请出马、小刺猬、小鸟、蚂蚱等。
最后摸索出自己的故事体:把书中的要点浓缩,提炼为干货,然后进行比喻。想一个故事,把这个比喻嵌进去,“头尾故事+干货比喻”的文章结构法。
然后再考虑标题和结尾升华。标题根据导师分享的思路,选择能吸引人的说法,但与文章是有关联的。
结尾升华一般用金句或隐喻。金句易懂、有力量。隐喻则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可爱的动物(2)高压下的激活
在这个过程,因为时间短,输出的文章内容要精干,又要有高质量,称得上是高压高强度。当熟悉了自己的故事体风格写作后,以前所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某些经历,通过高压龙头,找到了输出口。
于是我把这些内容素材,通过打卡主题文章,变成故事整合输出。
写作中先后搬出了盘古、庄子、伏羲、周文王、李白、太白金星等等人物,还有上帝和天使等。
古往今来,中西合璧,天上地下,一锅乱炖,这就是高压之下的浓缩。
巧合的是,这些人物及故事和文章主题的表现极为吻合,你知道为什么吗?仔细想想。
题外话:回过头来看,行动营的这种高压方式,一旦找到感觉,可以激活你沉睡的知识,激活你储备的信息,激活你以往的经历。因此,怎么帮老铁找感觉,怎么激活,行动营可以更好地策划。比如前三天的预演,提供预演的书目以及一些老铁对应的好文章作为启发,鼓励模仿输出,并点评。这样有助于快速进入状态。打卡过程中的点评,可以更有针对性一些。点睛大会内容在细节上可以更详细点。
(二)认知的进化
认知,是针对个体而言的。知识,是针对大众而言的。
你的经验和感悟,是自己行动的结果,对自己而言是认知,分享出去,是知识。
其他人看到知识,如果通过行动等方式内化了,也就变成了他的认知。如果没有,知识就是信息而已。
所以,认知是需要行动的。知识因为行动而产生力量,进而成为你的认知。
行动营中所提供的书和材料,都和自我成长发展相关。因此,对我的认知体系形成了很好的补充。关于习惯、阅读、职业、人脉、金钱、时间等等,在我构建的成长体系中都有相应的位置。在工具层面,书中的方法、导师的分享,都能提供很好的工具化思路,用于帮助自我的成长。
另外,用打卡督促读写说的输入输出,这样的践行方式让知识更快地变成认知。
但对很多人而言,这么多知识,其实很难一下子消化并去行动,反而制造了更多的焦虑,反而被知识所困住。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所以,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以致用,先精选几个点去实践。我自己就计划在写作和认知方面继续进化。
一招致命三、坚持践行
身在行动营的时候,感觉时间是长的。经历之后复盘回望,时间又如此之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结营不是终点。
坚持践行,用行动让自己继续发光。等到再次复盘,会发现时间又长又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