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年6月《行为设计学》完结

2021年6月《行为设计学》完结

作者: 虚影像 | 来源:发表于2021-06-08 14:59 被阅读0次

6.2

打造里程碑的重要性,生活中和工作中一般领导或自己都会设定一个数值型的目标,比如今年年收入要超去年百分之二十。这种目标其实对于个人来说没有任何激励作用,而是应该设置层级目标,比如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时,可以

第一阶段:用英语点一次餐

第二阶段:和一位出租车司机进行对话

第三阶段:略读一份英语报纸

第四阶段:看懂一集英语动画片

第五阶段:阅读一本幼儿园水平的英语书

6.3

经历过患难的小组成员会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而且坚定的使命感要比激情四溢更能带来高效的表现。因此在一些需要演讲的场合,比如校长赠言时,能更多的体现使命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

6.4

击节者和听猜者的故事给了我启发,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点时,由于双方所拥有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想当然学生肯定能理解,但是结果往往出乎意料。自己还一直觉得学生怎么这么笨。这就如同,击打者一旦事先掌握了某种知识(比如歌名),就很难想象缺乏这种知识的情形。击打者击打节奏时,想象不出听猜者听到的是一个个离散的敲击声,而不是连贯的歌曲旋律。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6.5

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即“确定事件原理”并不总是确定。人们在做决定时会受到不确定性情境的影响,即使这种不确定性跟选择的结果毫无关联。不确定性(即使是毫无相关的不确定性)会让人决策瘫痪。所以提炼核心信息非常关键。在给学生进行选择时,有时候过分的无序的选项反而会扰乱他们的心智,更让他们无从选择,因此教师能做的是精简提炼核心信息,进行主次排序。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授孩子知识时总想给最全最精确的知识点,但是大多数时候这根本就是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低段的孩子,因为一则信息要是无法用来预测或做决定,那么它就毫无价值,不论它有多么精确或全面。比如在让一群六年级的孩子理解原子机构时,是该告诉他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接近真理的行星运动,还是跟他讲不可能理解但是完全正确的“概率云”。人们总想一下子就精准无比地告诉对方一切,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做的是,先告诉对方能够承受的信息,然后再一点一点慢慢增多。

6.8 意外,吸引和维持注意

老师在写教案时,第一个环节都是激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一般都会通过呈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材料或者是有趣的互动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以此提出本课的疑问,带着这个提问进入本课主题。我们作为老师往往也只是照着做,可能也不太会深究其中的原理。这是好奇心产生的“缺口理论”,当我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时,好奇心就会产生,以此会被吸引和维持注意。但是如果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缺乏程度已经成为生深坑而不只是缺口,那作为老师就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填补到只剩缺口的程度,这个就是前面提到老师会呈现多媒体信息的意义了。更有意思的是,一旦学生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不一样,那么更会容易发现知识缺口。

6.9 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个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所以说初中以前的孩子,老师在授课时要以具体实物的呈现为主,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

虽然初中以后的人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如果能给他呈现足够具体的事物就更能让他理解。具体能给认知做减法。书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记忆并不像是一间单独的档案柜,它更像是魔术贴。你的大脑中就会装有数量众多的小环套,一个观点带的小钩子越多,就越容易粘附在记忆中。厉害的老师常常会施以秒计,把某个观点所带的小钩子的数量翻上好几番。

“具体的任务更能得到结果”。因为具体是一种能让我们的大脑动员起来并且保持专注的方法。

6.11 可信,让人愿意相信

要让别人相信一个事,可以通过展示更多的细节、统计数据、提供范例、西纳特拉测试、可验证性认证。

最有意思的是“西纳特拉测试”。来源于美国的一个歌手西纳特拉的一首歌《new York new york》中“如果我在这儿能成功,到哪儿都能成功”。即如果某个单一例子本身就足以在特定领域建立可信,那我们就说这个例子通过了“西纳特拉测试”。回想教书生涯中,如果一个老师完全能胜任一个调皮班级的班主任,那么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标签“拯救班级”。因此接下去他更有可能再次去挑战更多“有问题”的班级。所以说一旦在某个领域有了起色,接下去它会成为你起跳的杠杆,助你飞跃成长。但是最难的就是如何能在一开始有所起色,这肯定是要付出别人无法估量的代价。

6.12 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这一章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事先接受过分析性思考(计算思考)准备的人捐款较少,接受情感思考准备的人捐款的数额要多出一倍。所以在平时的生活还是教学中,总是给人启发:如果需要得到他人更有情感的反馈,那可能需要事先给他们进行情感准备。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如果我看到的是人群,我绝不会有行动。如果我看到的是个人,我就会行动。

如何让人更关心我们的观点?1.让对方跳出分析性角色 2.创造对特定个人的同理心 3.证明自己的观念与对方原先已经关心的事情有所关联 4.诉诸自身利益,诉诸身份认同(不仅是他们现在的身份,还包括他们梦想中的身份。

6.14 黏性创意的沟通框架

这章最后讲到演讲者在进行公开演讲过程中都会有两个障碍。一、总想把全部信息都分享给大家。没有突出核心内容。 二、过于关注信息的呈现方式而非信息本身的倾向。比如演示文档的花样呈现等等。

我觉得这两个障碍同样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有时候就是没抓住重难点,无主次,看似讲授的东西很多很全,实则不然,学生可能因为信息太多一时间没办法消化和吸收,还不如点出重点,并且提出更开放的拓展问题,请学生课后有兴趣的找资料学习或者询问老师。

这本书的最后也总结了黏性创意的沟通框架:

1.集中注意力(意外)

2.听懂并且记住(具体)

3.同意或相信(可信)

4.关心在乎(情感)

5.能起而行动(故事)

这个框架和创意成功的六项检查表(SUCCESS)也非常吻合。

Simplelicity 简单

Unexceptedness 惊奇

Concreteness 具体的

Credibility 可信的

Emotions情感

Stories 故事

(本书完)

相关文章

  • 弗格的行为模型(B=MAT)对产品设计的启示

    行为设计学弗格的行为模型(B=MAT)弗格的行为模型(B=MAT)对产品设计的启示总结 一、行为设计学 行为设计学...

  • 2021年6月《行为设计学》完结

    6.2 打造里程碑的重要性,生活中和工作中一般领导或自己都会设定一个数值型的目标,比如今年年收入要超去年百分之二十...

  • 行为设计学

    如果你能使用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去设计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往好的方向引导用户的行为。我们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在男性...

  • 行为设计学

    刚听到这个词是不感觉有点陌生,下面我来解释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1930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发明了一个实验...

  • 行为设计学

    “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Mostly forgettable and occasionally remarkab...

  • 行为设计学

    作为一个商家,你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消费者的意愿上呢,还是放在简化流程,让用户体验变得容易上呢? 我觉得这个答案...

  • 行为设计学

    今天的分享让我有些迫不及待。主题是——如何利用心理学小技巧,引导用户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一切来源于一个研...

  • 行为设计学

    今天阅读万维钢老师第40节的日课,很有感触,写一下阅读笔记。 1、《助推》一书中讲到,如果你能使用一些心理学...

  • 行为设计学

    Nudge《助推》 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或者说心理特点,去引导你按照他设计的方向做事。你没有压力,我没有成本,然后你...

  • 《行为设计学》

    金句: 峰值体验都是由 欣喜 、认知、 荣誉、 连接 这4种元素组合 打造峰值体验的时机1. 转变时刻:升职 、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年6月《行为设计学》完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ff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