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青春纪念册
从拖延症患者到高效能人士,这七个习惯你得掌握!

从拖延症患者到高效能人士,这七个习惯你得掌握!

作者: 江绿萝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19:38 被阅读388次

很久之前看到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效率提高加上时间积累,自然可以很轻松地成为卓越。

混沌之时,翻开《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我仿佛醍醐灌顶。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评为影响美国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而这本书的影响力在美国被誉为仅次于圣经,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20年,销量超过2500万册。

书中所涉及的7个习惯,包括个人领域的发展和公众领域的发展。

一个人在个人领域的发展主要培养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和要事第一;公众领域的发展则在于双赢思维、知己解彼和统合综效。

1、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其他六个习惯的基础,当一个人处于主动的地位,就会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积极主动呢?就要看这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哪里。

积动积极的人不会因为外部环境而怨天尤人,因为他们始终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之前参加了一个21天的早起打卡行动,并且交了一定的费用。在那21天的时间里,有管理员的督促,也有同伴们的暗自较劲和鼓励,所以早起这件事就像一个锤子悬在头顶上空,我才得以坚持21天。21天之后,我一身轻松,躺在床上安然入睡,将早起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样的我毫无高效可言,因为外在因素而早起,外在因素一旦消失,就不再持之以恒。

也就是说,你的关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突破。

所谓的积极主动应该是关注自己内在需求,有需求才会有不断向前的动力。

2、以终为始

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才到达终点。有一个原因就是,定位出错。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所以,我们要提高效能,就要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先有计划和目标。首先确定目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在事业上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其次,确定你自己最主要的角色,并逐一分配目标;最后付诸行动。

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方向,才能一步一步走得踏实,才能在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当你的生活有目标的时候,会更容易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以终为始,才能步步为赢。

3、要事第一

大家有没有,有效的工作时间总是被纷纷攘攘的事情碾的七零八落。而我们有时什么也没做成,却深感繁忙。比如,上午需要完成一个文案,但电脑不好使,这时候上头又交给你一个采访,说明天得出稿,同事还要来问你另一个计划……

之所以生活乱成一锅粥,是因为没有做好时间规划。时间管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四象限原则:一个人一天要处理的事物有四类:第一类,重要且紧急的;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三类,紧急但不重要的;第四类,不重要又不紧急的。高效能人士会专注于第二类事物,以此减少第一类事物的发生,更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在第三和第四类事物上。

上面的那个例子就可以用四象限法则来处理。当我们能够根据事物的轻重缓急,合理运用和分配时间,把不必要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做,效能会提高很多。管理好时间,才能管控好人生。

积极主动,强调个人愿景;以终为始,重在个人领导;要事第一,管理自己的人生。当你养成这三个习惯,你已经从依赖走向了独立。但如果想在公众领域谋取发展,还需要掌握以下三种习惯。

4、双赢思维

人际交往有六种模式: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利人利己(双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个越来越需要合作的社会,单枪匹马难以创出一片天地,抱团取暖往往走得更远、更宽阔。少那么一点贪恋和吝啬,多那么几分诚信、成熟和知足,养成双赢思维,实现共同富裕。

从事新媒体行业的人都知道,公众号的打开率持续走低,没有资本的注入和个人影响力,小号基本和盈利无缘。一个人做公众号会力不从心,而一起管理和运营,一起探索其他的模式,比如网络课程、付费咨询等,却可以力挽狂澜、后劲十足。

5、知己解彼

想要双赢,就要做到知己解彼。只了解自己不够,还需要洞悉对方。从内心深处了解对方,要善于倾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刨根问底去寻求对方的隐私,不要好为人师去指导对方的人生,更不要自以为是地衡量对方的动机与行为。

柯维博士也提供了一套流程: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要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前几天,我和客户沟通文案,百思不得其解,但想到这个“知己解彼”,我就转向客户的角度,思考他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再去构思文案。最后的成果,令我们双方都满意。这样的共情实现了高效能,何乐而不为呢?

6、统合综效

我们都知道“一加一大于二”,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统合综效其实和双赢思维类似,不过双赢思维重在人际交往,而统合综效传递的是创造性合作。

美国作家弗格森说过一段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我们不能替别人开门,但我们能主动开门,主动去换位思考,去合作双赢。当我们习得了这些习惯时,自然会达到统合综效的效果。

一个人从个人走向公众,独立走向互赖,必然缺少不了以上三个原则。

7、不断更新

这是最后一个习惯,是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一个永远在成长和进步的人,是拥有无限可能的。即使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他仍然定期抽出一周时间,这一周用来更新自己,想清一些问题,清除一些障碍。这让我想到,用富人思维做事往往眼界会更高,成长会更快。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青年人焦虑不堪,中年人危机四伏,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投资,始终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你才有可能活的更有底气。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好的习惯能够有效地影响一生,改变人的命运。

柯维博士将多年研究实践所得,融入到这本书中,启迪了无数读者。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贯穿一个人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再到自我的全过程。

80%的人觉得自己是拖延症患者,20%的人会积极寻求对应方法,但只有10%的人知行合一,从而成为高效能人士。

这也是我最后想说的:提高效能,除了行动,别无他法。


作者:江绿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拖延症患者到高效能人士,这七个习惯你得掌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qp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