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守庙人

作者: 谢子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21:03 被阅读0次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今商丘)人,先祖多葬于栗(今夏邑县城北6公里处王公楼村)。

根据《礼经》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多次到宋国考察殷礼,去栗祭拜祖先,甚至到了58岁,仍祭拜不辍。

孔祖庙占地10余亩地,分前后两进院,前院是大乘殿,出厦,西是官厅,东有廊坊,殿里有孔子始祖像等,像是木刻,铜水刷就。大殿东南角10米处,有一棵二人合抱粗细的大柏树,郁郁葱葱,直插云天,与院里的数座墓碑遥相呼应。

守庙人是兄弟俩,哥哥孔庆云,小名猪,又叫唠唠,猪唠唠。老二叫燕,孔燕子,大名不详。老大猪唠唠光棍一个,终生未娶。老二中年娶妻,年近不惑而得子,取名点点。总算是家门有幸,守祖庙后继有人了。

小点点从小聪明又淘气,带领村里的小伙伴彭统文等人上树摘枣,下地偷瓜,梨树底下摸梨子,红薯地里扒红薯。调皮捣蛋,古里精怪。

有一天,在红薯地里扒了红薯,挖个和锅一样的坑窑子,用坷垃垒成土帽子,用柴在窑里把土帽子烧红了,窑子里放进红薯,把土坷垃推倒压住,压严实了,用余热来煨熟红薯。

几个小伙伴击掌为誓,过一会儿再来开吃。

点点估摸着差不多熟了,就先到了,一气儿吃了个肚子溜圆,嘴上啃红薯啃得一圈乌黑。正自得意洋洋,摸着肚子打饱嗝,不料想便意到来,遂就地取材拉进了坑里,用土埋了。正在这时,小伙伴们高高兴兴过来了。慌乱间,点点跑到一旁草棵里躲藏。

几个小伙伴相继到齐,独缺点点。彭统文说:“不等了,开吃!”几个人急慌慌去扒,扒了一手臭哄哄的黄屎。

一旁偷看的点点再也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几个人知道上当了,发一声喊,轰然撵向点点……

点点志向高远,对日本鬼子更是深恶痛绝,他常对小伙伴们说:“当兵要当新四军,吃菜还是白菜心。”

这一年初春,村里来了新四军,听说是去打日本,十八岁的点点闹着要参军。

他爹不同意,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如果参军了,以后谁来继承遗志看守祖庙。但最终,儿子还是飞走了,参加新四军,东去抗击日本鬼子去了。

直到过了一年半,点点才被人送回家来。

原来点点参了军,入了党,当了新四军排长,在一次狙击战中,不幸受了重伤,被送回家疗养。没过多久,因医治无效而死亡了。当时夏邑县是敌占区,乡邻们只知点点有病,不知点点是为抗日而亡。

就这样,一代抗日英雄、孔祖末代守墓人,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默默地走了。王公楼村最后唯一一家孔姓,也随之绝了后。

相关文章

  • 末代守庙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今商丘)人,先祖多葬于栗(今夏邑县城北6公里处王公楼村)。 根据《礼经》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

  • 守庙人

    打小从记事起,过年最喜欢的是除夕守岁夜的拜佛。 大概晚上11点半的时候,我们便会出发去庙里拜佛。我妈会先去庙里的阿...

  • 我——守庙人

    清末,我做了老北京城东交民巷的一名守庙人。 这座庙宇很特别,也颇为怪异,庙身总体坐北朝南,庙殿的中央放...

  • (古风)守庙人

    风读禅院瘦孤梅 冷月空庭映暮门 莫道人间繁华夜 深山犹有守庙人 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关注:捣衣月色

  • 孤独的守庙人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走出桃源堡,ID:邓雄才,文责自负。 一 十一月份,巷子口的柳树的细长的落叶在地面...

  • 守庙老人

    又到了一年的暑假,小谷感觉无比的惬意,没有学校的约束,自由自在,像只刚被主人放出笼里的鸟儿。除了暑假作业耿耿于怀。...

  • 给自己做减法(深度好文)

    《荀子·宥坐》中讲述,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参观,看到一个器皿设计得非常巧妙,他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皿?” 守庙...

  • 说“满”

    《荀子·宥坐》记录了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时关于欹器的一段对话: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

  • 东江湖山里人家稻田里的欹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

  • 缘起时(上)

    下山前,刘宇去守山庙人那儿卜了一卦,庙人神神叨叨地说,他这趟下山会见着个有缘人。 壹 今夜无月。 乡下的天黑得过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末代守庙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sa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