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新闻上报道个一大学生一年读完了700多本书,很多网友纷纷惊呼,“700本书?开什么玩笑!我7本书都读不完呢!”
的确,一年读700本书,相当于每天平均要读2本书,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是无法办法想象的事情。
2015年世界读书日发布的关于中国人阅读量的调查报告显示,平均每个中国人读的纸质书是3本,电子书是4本,总共加起来也就7本,而日本人的平均阅读量是40本。这说明绝大多数中国的人阅读量是非常低的。
那么,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一年能读那么多的书呢?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巨大的差异?
《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原来也是一个慢读者,一开始他读一页甚至要花5分钟时间,但当他掌握了读书的技巧之后,他平均一个月要读60本书,一年读完了700多本,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也就是说他已经至少读完了7000本书,是不是很惊人?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这本《快速阅读术》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经验总结的读书方法。可以说,这是一本曾经不擅长阅读的人在经过大量的读书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为渴望提高阅读能力、并克服自身缺陷的人提供的高效阅读工具书。
1、流水式阅读法
印南敦史认为,很多人阅读量低是因为他们执着于仔细阅读的传统观念,并且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可以让他们记得牢。比如说小时候养成的逐字逐句读书法,这样的读书方法显然会导致阅读速度缓慢,阅读量低,而且读完之后照样会忘记绝大部分,更不适合工作忙碌的成年人。
其实,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如果读书仅仅意味着把全部的内容装进脑子里,那么读书就变成了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一想,曾经读过的书,可能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能记住的也就其中的一两句话或者某个片段,但正是这一两句话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却永存心间。
造成我们认为阅读缓慢的原因,不在于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读书的认识不正确。一年读7本书和一年读700本书的人,他们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能够摆脱仔细阅读的束缚。
印南敦史不仅是书评人和作家,还是一名音乐DJ和音乐评论人,他认为读书和听音乐很相似,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地去记住它的旋律和歌词,而是任由它如同流水般流淌进自己的耳中和心底。这是一个非常轻松、愉快且自然的过程。尽管并不曾刻意用力,但其中某一两处动人的旋律和歌词,依然会触动到我们,并久久留存于记忆之中。
受此启发,他提出了流水式阅读法。就如同听音乐一样,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在如今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种阅读方式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率读书。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说到读书少,很多人将此归结为自己工作忙,没时间,但真的是这样吗?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天24小时。印南敦史认为,大多数人之所以读书少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养成有规律的阅读习惯。读书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但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就要把读书融入到生活规律之中,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养成在同一时间阅读的习惯,比如说清晨或者睡前一小时,都是很适合读书的时间。开启读书模式以来,每天晚上睡前,我都会看一会儿书,睡前的这段时间基本上不会被其他事情干扰,而且读完一两章的书再入睡也特别踏实和安心。
其次,养成阅读习惯要以“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为主。印南敦史将书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不必读的书、无法快速阅读的书、以及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不必读的书”并不是否定这本书的价值,而是说要选择当下对自己有用的书,阅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是浪费时间,所以不必读。“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包括小说、随笔、漫画、绘本等。这些书最精华的就是情节,因此是无法进行跳读的,就像我们很少用快进的方式看电影一样。像工具书、商务类的书就属于“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有选择性地阅读并不会造成理解的障碍。
那么是不是只读可以快速阅读的商业书和工具书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印南敦史建议这两种书都要读,而且应该同步进行。它们大致的比例是9:1,也就是说可以快读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也要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更要学会细嚼慢咽。
3、学会跳读
说到快速阅读,关键是要学会跳读。但有人会问,跳读会不会导致自己错过重要的内容呢?怎么判断哪些部分可以跳读,哪些部分不能跳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既然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那么一定是可以跳读的,而且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商务类书籍原本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而编写的。
要学会跳读,能否合理利用小标题是关键,小标题揭示了每一小节的内容,所以如果看了小标题之后,觉得没必要阅读或者不想读,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跳过去。
判断是否可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一、为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商务类书籍以及一些工具书有时候会加入过多的作者自述,讲述很多关于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成就等等,一方面是作者的表现欲使然,但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和购买。所以,当我们希望缩短阅读时间的时候,这一部分可以舍弃。
二、引入的案例或者经历。
一般来说,论证的过程都是首先抛出一个观点,然后再给出一些案例来论证,最后再总结,回到观点。中间的案例或者经历都是辅助的支撑材料,即使我们跳过不读,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尤其是在作者举出的案例过多过长的时候,就要学会大段跳读。
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有些商务类书籍中,常常充斥很多为了吸引读者而撰写的煽情的文字,比如说,读过这些书,你的人生将会怎样,这些内容非常空洞,没有什么实际有内涵的内容,这部分直接略过。
最后,印南敦史还介绍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几个方法。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合理利用序言和目录是确保高校阅读的铁则。序言一般会介绍一本书的写作目的和背景,以及大概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写作意图和内容。所以读书之前,先读序言可以帮助自己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本书。
有时候,仅凭序言还无法判断,那么就需要结合目录。目录是整本书的框架和论述过程,是作者和编著精心构想的最佳结构层次,所以读懂了一本书的目录往往会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目录,还可以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作者认为在每一个话题和章节的开头,一般都会提出要论述的主题或观点,尽管篇幅可能长短不一,但一般来会所都在5行左右。结尾的时候再次总结和回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中间的论证案例可以忽略跳读,即使这样也可以完全轻松把握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和推进。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用关键词搜索是为了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说,当你关注的是阅读的速度和技巧的时候,翻阅书的时候就留意提到的这两个重点地方。关键词搜索有助于帮助我们大幅度提高阅读的速度。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快速阅读并不意味着从头到尾都要快速阅读,即使是商务书或者工具书,虽然很多部分需要快读,但其中的核心的观点依然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并消化。印南敦史认为,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调整阅读节奏,有意区分浓淡,才能避免阅读感受过于单调,而陷入茫然拖沓的刷字阅读状态。
掌握了正确的读书观念和快速阅读的技巧之后,印南敦史从一个读书非常慢,读一页甚至要五分钟的人,最后成为了一个月读60本书,一年读700本书的读书大咖,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广告公司职员逆袭成为了知名的书评人和作家。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其实他并非天赋异禀,甚至可以说毫无优势,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他的头部被摔坏了,从此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很多人嘲笑他“脑子摔坏了”。
可以说,印南敦史20岁之前的人生一直是灰暗的。但当他开始大量读书之后,他的人生却像开了挂。从平凡人到作家,读书真的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们常说读书是改变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一本书的成本平均在30块左右,只相当于一杯咖啡的价格,但很多人的命运却因读书而改变,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读书确实能改变命运。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成为读书达人,或许你应该记住一点:读书的时候,你就是主角,所以尽管自我一点,甚至任性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