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快速的翻了一遍。除了说钓鱼,还有对北京的水文、植物、地质的观察体验,很有趣味。
路亚钓鱼这个事儿我是去年才知道的,好奇的不得了,居然还能用这种假饵钓鱼!闲暇时间去钓钓鱼,也是我这两年一直很羡慕的一件事儿,经常上水木的钓鱼版,看看别人的鱼获跟着高兴一下。钓鱼还是一种心境,重在跟自然接触,在农村长大又在城里生活的人应该都很向往这种生活。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在老家农村,在河里捉鱼的日子。
老家附近的西河是我小时候放学后常去玩的地方,春天采狄菇(一种茅草,春天嫩芽是甜的,长大后可以挖根吃也是甜的),夏天游泳钓鱼,秋天去挖河边的胶泥做成罐子养蛐蛐,冬天可以凿冰在冰下放擦炮。
开始我钓鱼是用罐头瓶子,用结实的棉绳沿着瓶口的螺纹拴好,留出两根绳头,一边一个,挽好结绑在一根木棍上,便于手提,里面放一块馒头,得是死面的,要能沉到瓶底,如果有鸡骨头那就更好了。到河边将瓶子放入水里,棍子插在岸边就可以一边等着,水很清,能看到瓶里的动静,不大一会儿就有觅食的小鱼钻进瓶子里,快速的提起木棍把瓶子拉出水面,这时候里面的小鱼一般往透明的瓶底使劲钻,运气好的话一次能捉好几条,当然都是寸许的杂鱼。
稍大一些,不满足于用罐头瓶子钓鱼这种幼稚的玩法,开始惦记用钓鱼竿。买钓鱼工具的钱肯定是没有,父母也不可能给。我在邻居家砍了一根细长的竹子,虽然不够直但是柔韧性极好,再找一根缝衣针用钳子夹住在蜡烛上烧一会儿,在桌子上轻轻的按弯,形成钩状,找来了春天放风筝的线,又从鸭子圈里找了几根粗点的羽毛,将羽毛管剪成浮漂,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玩意儿组装完毕,再从菜园子里挖几条红蚯蚓,也算是设备齐全了。我记得第一次去试活儿还带了一个红色的网兜儿,那次去了村子南边的一个鱼塘,半承包半野生,说是承包但是也没人认真打理。水边已有很多人,都是我们一样的半大孩子,但是那天我运气极好,基本是下钩就起,准能有鱼,把旁边的小伙伴给羡慕的不得了,说起来真是奇怪,大家的鱼竿位置相差不足一米,他却始终不上鱼,现在想想可能我的浮漂做的比较成功、比较敏捷,七个一厘米长的羽毛管间隔排列,三个在水下,四个在水上,水下稍有动静就看到浮漂下沉,快速提杆准能上鱼。
稍大一些,上了初中,我买了一个鱼竿,一共三节,可以插上、拆开组合,也买了鱼线、浮漂、鱼钩,甚至还买了铅坠。用这个鱼竿成功钓到了一条鲤鱼,得有20厘米长,也是我目前为止钓上来最大的一条鱼。那个时候钓鱼基本就是我一个人在河边玩了,很多小伙伴纷纷在初中就退学,有一天父母说别的孩子都在帮家里干活,你这么大个子在河边玩让人看了笑话。于是我的这个爱好基本就从此放弃了。
我们那边河里的鱼种类不多,并且有一些鱼只有俗称,到现在我也分不清学名是什么。比如家乡河里最常见的我们叫“曹鱼”,我看基本就是鲫鱼。夏天爱浮在水面成群结队的,我们称为“串条子”,有一乍长,好像是北方人俗称的白条,这种鱼养不活钓上来很快就死了。还有一种一元钱硬币大小的鱼,圆圆的,身上带有蓝、紫、红的花纹,非常好看,我们称为“丝逛子”,身子是扁扁的片没有肉,我很喜欢养这种鱼,在瓶子里能活很多天。岸边经常趴着一群一群的虾虎鱼,我们称为“麻泥古丁”,肉多,油炸后和芹菜一起炒,是当地的一道很受欢迎的菜。
真希望有机会能到北京的周边,野钓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