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小马哥。是在某位作家的新书推荐中。至今仍然记得那本书的名字《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的面前》。那本书有着淡淡的绿色的封面。在那一个秋天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我的视线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那段时间,我正为自己的事情迷茫不知所措。在读到那本书的时候,重要的篇章和细节我都划了满满的记号,旁边写下了些许笔记。在非常难的时候,是那样一本书让我找到了心灵的窗口,同时,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在那样一个遥远的角落里,也有那样一个人,做着那样的梦。
书名是《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面前》。而读完小马哥的故事,你才深深懂得,作为一个普通人,能追逐并完成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多么了不起同时也充满着刻骨铭心的回忆的事情。
小马哥16岁就进了修理厂当学徒,然而,在做学徒最没有尊严又非常艰辛的日子里,他仍然做着自己的广播梦。遥远的戈壁滩,苦涩的生活,每天打开收音机收听电波那一头的声音,是唯一支持自己生活下去的梦想。
也许你无法想象,这个父母早逝,靠着两个姐姐拉扯大的孩子,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孤独。
然而,生活再困窘,他还是寻找一切机会完成自己的梦想。那一年,厂子解散,他揣着两万多元钱来到北京求学,学习的专业,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播音专业。
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在北京那样一个城市,住地下室大概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苦涩。当他回到那些被一间间隔起来的地下室时,唯一能安慰他的便是一打开门就能看到的那一摞书,"房子"隔音很差,住的都是南来北往的人。晚上入夜,隔壁的鼾声、屁声和男欢女爱的声音便充斥在小小的空间内。在这座城市的孤独只有那一堆堆书籍可以安慰他 。地下室常年的潮湿让他在睡觉的时候只能双手护腰。那样的姿势,他一直保持了很多年。
因为年龄偏大加上离开学校很多年,他学习的非常吃力,凌晨四点,扫大街的大爷刚起床,他就拿起许国璋英语开始背单词。而那时候,为了多賺生活费,他开始校外兼职,那一次,他身上所剩无几。赶到另外一个录音室去录音,因为录音时间太晚而没有赶上回校的公交车,那一夜,他在挣得录音室的同意下蜷缩在椅子上熬过了一夜。但是,当天反反复复的录音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一直以来,他那么热爱录音,准备了那么久,然而,过一条录音却那么难。以后,他可以靠录音来养活自己吗?
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然而,比起别人很早就进入播音领域不同,他靠的只是自己结结实实的努力。别人做的片花时尚又大气,他慢慢来,别人做的节目收听率高,他慢慢学,为了留在单位,他做别人都不愿意做的早间新闻,对于广播事业而言,一秒的空播就算是事故,早间新闻播音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还是接下了。那时,他定了三个闹钟。怕自己睡得太沉。做梦也经常梦到自己迟到。但实习期满,领导却告诉他不能为他解决毕业留在北京的问题。他说,那一刻,他走进卫生间,将水龙头的水开得很大,他一直洗脸,任脸上灼热的泪水滚落。而一个月后,他主持的节目被领导提名表扬。他说,很多年后,他真的想告诉当年那个忧怀缠身的他,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关键时刻,一定要咬着牙挺住。
就这样,他在偌大的北京留了下来。每天午夜下班,他看得到这个城市里的人艰辛疲惫的一面,同时也看得到这座城市繁华的另一面。
真正收听小马哥的节目还是在前段时间,忙碌的间隙,打开喜马拉雅,搜索"小马哥"几个字,因为和书上封面相近的面容,我便点了进去。节目的那一端,小马哥充满磁性的声音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听众,然而,我最痴迷的还是内容本身。有的听众说节目很用心,有的听众说配乐很好听,然而,小马哥的一个细节让我深深记住了电波那头的他,大概太专心于节目,他忘了插播广告,旋即,他便随和地说:"忘记播广告可是件大事"。和别的主持人风格不同的是,他的主持更生动并且平易近人,他把比自己年长的听众称作老哥。
小马哥如今已经是艺术学硕士了,他的家乡新疆,有很多迷恋着小马哥声音的人,他们来到北京的时候,把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当做一个重要的"景点"。因为,他们很多人不相信,当年在沙漠中满身机油的修理工如今会变成国家电台的播音主持人。
小马哥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和他的声音、他的播音梦分不开。每一个平凡的夜晚里,希望你也深深地爱上他的声音。
网友评论